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善作善弈:公文寫作“博弈論”》,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善作善弈:公文寫作“博弈論”》。
博弈論(GameTheory),又叫對策論,是專門研究斗爭或競爭現象的數學理論,是現代科學的一個新學科。在中國歷史上,博弈思想古已有之,多用在棋牌、賭博、體育、戰爭等競爭性活動中,如“田忌賽馬”就是非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孫子兵法》就是一部戰爭領域博弈論。
筆者感覺,博弈思想到處都在用,有“利”可圖的地方就有競爭,有競爭的地方就有博弈。目前,博弈論廣泛用在生物學、經濟學、國際關系、計算機科學、政治學中,博弈思想在很多場景中都有廣泛,這也包括公文寫作。
大家一定有這種感受:但凡起草重要報告、政策文件,起草者經常會面臨來自上下左右各方的“訴求”壓力,上級希望文稿體現自己風格,兄弟部門希望表揚時對他們“多帶一筆”,分配任務時“手下留情”,對起草者來說,寫作過程是個“斗智斗勇”“討價還價”的過程,起草者要同各方進行利益的博弈,最終形成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妥協”方案。
1、公文寫作也有博弈?
公文是應用文,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并且解決的大多是”公共“問題,涉及多方利益訴求,寫作的使命是拿出大家都認可的“妥協方案”,這就需要與各方“斗智斗勇”,其博弈性源于四方面。
首先,公文是用來辦事的。辦事就會觸碰相關人的利益,想把事情辦好,相關方必定有“利益”讓渡或轉移。這里所謂利益是打引號的,不僅指經濟、物質這樣的實在利益,也包括虛擬形態的利益。筆者以為,相對于其他方來說,一方得到的積極結果皆可稱為利益,比如多被表揚,少被批評,也像“囚徒困境”里被法官少判兩年也是利益。有了利益的讓渡、轉移,就必然有博弈,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利益的地方一定就有博弈。這是寫作博弈性的核心和關鍵。
古人這樣描述“筆桿子”:“筆下有財產萬千,筆下有人命關天,筆下有是非曲直,筆下有毀譽忠奸”。雖然有夸張的成分,卻道出了公文寫作的利益性,正因為有利益“瓜葛”,故而才引發博弈。比如,某地出臺的《關于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若干政策》規定了“對本市汽車生產企業生產的用于本市巡游出租汽車的新能源汽車,按照6萬元/輛的標準給予生產企業資金獎勵,獎勵資金由市、區財政各承擔50%。”獎勵多少?獎給誰?由誰承擔?這些“利益”都得反復博弈才敲得定。
…… 此處隱藏5449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