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四史專題黨課講稿: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四史專題黨課講稿: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
(1949—1978年)的近30年,黨領導“三農”工作經歷了曲折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新中國之初,黨把恢復社會安定、保障農民生存發展權作為重大歷史使命,迅速恢復農業農村經濟;合作化時期,黨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國家幫助的原則,開辟適合中國特色的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適時開啟新農村建設,克服指導方針上發生過的嚴重失誤,農業經濟發展,農村面貌一新。30年間,中國共產黨堅持群眾路線,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思想政策與時俱進,創造性地探索適合中國特點的農村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一、新中國之初,把恢復社會安定、保障農民生存發展權作為重大歷史使命,有效地動員和組織農民,迅速恢復農業農村經濟
新中國成立時,農村千瘡百孔,百廢待xx,處于“崩潰與動蕩之狀態中”。全國5.42億總人口中,農村人口比重高達89.36%,農業勞動力比重為88%,農業總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70%,在國民收入總構成中農業占68.4%。中國共產黨把抓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工作作為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根本,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
第一,清匪反霸,減租退押,恢復社會安定,給農民生產生活及生命財產以有力保障。匪患是舊中國一大惡疾,農民群眾深惡痛絕。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有步驟地展開清剿土匪和反對惡霸地主階級的斗爭,同時在新解放區按照25%的比例減租,并廢除南方農村中廣泛存在的押租制。至1951年秋,各新區大都完成了減租退押運動。由此,減輕了農民負擔,新解放區農戶中有50%~70% 增加了收入。清匪反霸至1953年初基本完成,人民解放軍殲滅匪特武裝240余萬人。
第二,建立農民的土地所有制,保護農民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所有權。1949 年9月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凡尚未實行土地改革的地區,必須發動農民群眾,建立農民團體,經過清除土匪惡霸、減租減息和分配土地等項步驟,實現耕者有其田”。自1950年秋始,新解放區分期分批地進行土地改革。至1953年春,全國除少數民族聚居區外,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3億多無地、少地的農民無償獲得7億畝土地,免除了農民每年700億斤糧食的苛重地租,還分得耕畜297萬頭,農具3954萬件,房屋3807萬間,糧食5.25億公斤。土地改革鏟除了中國農村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打破了人身依附關系。農民擁有了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所有權,實現了從未有過的身份自由和人格平等。1954年《憲法》規定,“國家依照法律保護農民的土地所有權和其他生產資料所有權”。農民生命財產權利受到憲法保護。
第三,構建農村基層政權和黨組織體系。清匪反霸摧毀了國民黨基層政權及其封建統治勢力,瓦解了保甲制度。土地改革奠定了農村基層政權和黨組織建設的經濟社會基礎。1950年12月,政務院頒布《鄉(行政村)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和《鄉(行政村)人民政府組織通則》。按照這兩個文件,至1952 年底,農村基層政權體系構建基本完成。據內務府1952年9月統計,全國除西藏和臺灣外,共建縣轄區18330個,鄉(行政村)284026個。與此同時,鄉村農民協會、婦女會紛紛成立,一大批在減租退押、清匪反霸、土地改革運動中涌現出來的骨干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了鄉村干部。黨在農村的基層組織體系也建立起來。
…… 此處隱藏7889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