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專題黨課:跟著毛澤東學領導》,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專題黨課:跟著毛澤東學領導》。
毛澤東締造和領導了一個黨,一支軍隊,打下了一個天下。毛澤東的領導藝術從實戰中來,到實戰中去,所以實踐性很強,可以因時而異,因人而異,靈活運用。
在新中國誕生前夕,周恩來就提出要“學習毛澤東”。今年是建黨100周年,是毛澤東誕辰127周年,學習好、領會好毛澤東的領導藝術,對于加強黨員干部能力修養,指導、推進我們的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謀大局
在土地革命時期,紅軍戰士繳了一個銀制的手槍,非常的精致,于是層層上繳給毛澤東,毛澤東說:“難道我毛澤東用這個手槍嗎?”為什么毛澤東就不能用手槍呢?大家都喜歡得不得了。毛澤東說他是指揮員,指揮員主要是指揮的,決策的,而戰士才是戰斗員,才用槍。
毛澤東不是真的不用槍,而是通過這件事說明一個道理。領導干部要謀大局。謀好大局,出臺一份好的決策,就要善于調查研究、善于把握重點和善于發揚民主。
?。ㄒ唬┥朴谡{查研究
1929年至1930年上半年間,黨內存在著"左"傾思想和"左"傾政策。1930年5月,毛澤東針對這種情況,在江西尋烏進行了20天的調查,找來了一部分中級干部,一部分下級干部,一個窮秀才,一個破了產的商會,一個曾經在縣衙門中管過錢糧的,已經失了業的小官吏。
他們向毛澤東提供了許多聞所未聞的知識,毛澤東根據這些人提供的材料,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對該縣的階段情況、經濟生活等作了詳盡的解剖,求得對中國農村的普遍性認識,寫下了名為《調查工作》的這本書。
當時,這篇文章由閩西特委翻印,在紅四軍中和中央蘇區革命根據地廣為傳播。由于作戰頻繁,這本書在反"圍剿"中失傳了。但是在革命隊伍中,無論是干部,還是士兵,都知道了毛澤東的一句名言:"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
蔣介石認為誰有了北京、武漢、重慶、廣州等幾個大城市,誰就有了全中國,最初看這個觀點確實沒有錯。但是毛澤東經過對中國農村的普遍了解,發現當時的農村是范圍最大的,大城市畢竟是少數。所以毛澤東認為誰有了農村,誰就有了全中國。經過調查研究,毛澤東的這句話就更對了。
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在攻打長沙受挫后,把部隊部隊帶到了井岡山,從此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為了獲得廣大農民的支持,1927年,毛澤東在文家市喊出了“打土豪、分田地”口號標語。毛澤東從1928年3月開始,在酃縣的中村,正式開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爭,把中村當作一個試點,同時他的弟弟毛澤覃則在寧岡大隴也進行了分田的試點。
至1928年5月,湘贛邊界黨的一大正式召開,會議決定成立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并在各級政府設立土地委員會或土地委員,明確提出“深入割據地區的土地革命”。
為了做好分田地工作,毛澤東則三到永新塘邊,親自作永新調查并指導分田運動,制定了“分田臨時綱領”十七條。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這是一切共產黨員所必須牢記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毛澤東常用“解剖麻雀”來比喻調查研究。說要了解麻雀,并不需要把天底下的麻雀通統捉來,一一解剖,才能知曉,只要解剖一兩個麻雀就夠了。這種“解剖麻雀”的方法,也就是要通過對個別有代表性的地方、單位甚至個人的調查,以求得對普遍情況的了解與掌握。
1956年9月25日,毛澤東號召領導機關的負責同志要學習著“解剖麻雀”,親自調查一兩個農村,解刨一兩個麻雀,以取得經驗,從而正確的指導工作。
1957年,福建省上杭縣農民賴茂基,把自己珍藏了27年的油印小冊子《調查工作》,作為革命文物貢獻出來。
毛澤東聽到這個消息異常高興,說就象失散了多年的“孩子”又回到了自己的身邊。1964年6月,《調查工作》收入《毛澤東著作選讀》公開發表,毛澤東為它改了一個名字叫《反對本本主義》。
…… 此處隱藏10080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