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研討發言: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研討發言: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今年是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實施20周年。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千萬工程”,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造福于萬千農民群眾,開辟了浙江農村美麗蝶變、奔赴共富的康莊大道。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精準理解基本內涵。和美鄉村的“和”字體現出和諧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處,突出鄉村文化內核及精神風貌;“美”字側重于建設看得見、摸得著的現代化鄉村,做到基本功能完備又保留鄉味鄉韻。一是實現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全覆蓋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農村生活質量、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將農村打造成農民就地過上現代生活的幸福家園。二是全面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拓寬鄉村發展空間,開辟產業,增加農村就業容量,帶動更多農民實現離土不離鄉就地就近就業增收。三是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實現鄉村治理效能顯著加強,鄉風文明程度明顯提升。四是實現城鄉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各美其美、共同繁榮的城鄉關系。
科學謀劃規劃藍圖。實現鄉村長遠有序發展必須有科學的規劃指導。規劃是龍頭,科學的規劃能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指明方向和路線,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加強和美鄉村規劃選址和規劃設計工作,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要與當地的資源稟賦緊密結合,高效組合各類要素投入,糅合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鄉土人文及鄉村旅游資源,統籌考慮鄉村經濟、地理區位、風貌格局,順應自然肌理、人文歷史、鄉風傳承,讓村民全過程參與,充分吸納和尊重村民意愿,科學布局好“三產”融合發展的產業空間,合理分劃好生態、生產、生活空間,重點謀劃好普惠性、兜底性的方便生活的民生工程,有效保護好耕地資源和生態環境,制定出切合村莊實際發展的規劃,才能保障一張藍圖干到底。
重點把控建設關鍵。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改廁治污、公共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等建設是和美鄉村建設的重點工作。雖然近年來加大資金投入,但與廣大農民的需求相比、與鄉村長遠發展的需要相比都還存在較大差距。加強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就要加強防疫、養老、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以及公共空間整治、農村廁所改造、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類處置等影響農民居住環境的重點問題,補短板、強弱項、提水平,不斷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打通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最后一公里”,讓文明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眾。
加強構建和美社會。農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是和美鄉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效。一是完善“三治合一”鄉村治理體系,增強融合力和創造力,讓廣大農民生產生活既充滿活力又穩定有序。抓好農村移風易俗和村規民約,倡導性和約束性措施并舉,綿綿用力,成風化俗。二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農村意識形態,同傳統優秀農耕文化、農民的共同價值觀念結合起來,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弘揚敦親睦鄰、守望相助、誠信重禮的鄉風民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