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座談交流發(fā)言:嚴于律己是黨員干部的必修課》,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座談交流發(fā)言:嚴于律己是黨員干部的必修課》。
世間事,作于細,成于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加強黨的紀律建設,督促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嚴于律己、嚴負其責、嚴管所轄,對違反黨紀的問題,發(fā)現(xiàn)一起堅決查處一起”。這一重要部署,反映了我們黨堅持以嚴的基調(diào)強化正風肅紀的鮮明態(tài)度,也是對領導干部紀律建設提出嚴之又嚴、全面從嚴的更高要求。
嚴于律己,內(nèi)含著中華民族一種內(nèi)在的優(yōu)秀、優(yōu)良的品德。在古代嚴于律己最早出自宋朝陳亮,他在《謝曾察院啟》一書中說道:“嚴以律己,出而見之事攻;心乎愛民,動必關夫治道”。嚴于律己就是嚴格地約束自己,放手一搏時就要有所作為;心懷子民,你的所在所為都是關于治國之道的。這是最早宋朝陳亮的書中提出的。嚴以律己對于黨員干部來說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勤于自省,遵守黨紀國法,做到為政清廉。
一、嚴于律己,要心存敬畏。最早追溯到明方孝孺,有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guī),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習近平總書記很多次講話當中都用到這個古語。偶有逾矩,就是作為一個善者,也不能出大格。就是偶爾出現(xiàn)了,但是也不能出大的問題。孔子也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心存敬畏,就是行有所止,意味著為人做事要學會敬重和畏懼,要有底線意識,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作為黨員領導干部就要心有敬畏,畏誰呢?黨員干部要 “敬畏法紀、敬畏組織、敬畏群眾,讓手中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其實歸根結底就要敬畏人民。
二、嚴于律己,要手握戒尺。所謂“戒尺”,“戒”就是警戒,懲戒;“尺”就是尺度,規(guī)矩,法紀。黨員干部手握戒尺要做到嚴于律己,心中就不能沒有一把戒尺,就是不能沒有“戒”,沒有規(guī)矩、沒有底線,不能沒有尺。時刻手握戒尺,心有所正,言有所歸,行有所止。這個正、歸、止就是這個戒尺。手握戒尺,就是心有所畏,畏人民;言有所戒,有規(guī)矩;行有所止,有準則。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歸結起來就是不以物惑,不要因為物質的利益而蠱惑自己,這樣才能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做到“三戒”:思想有戒,就是想法有規(guī)則,有遵循;行為有戒,就是行為、言談舉止,有常規(guī),有正道;追求有戒,就是信念堅定,有理想,有高遠的目標。怎樣才能夠做到呢?要以“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態(tài)度,經(jīng)常要對自己進行反省、檢視、審視,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眾,在道德修養(yǎng)方面成為民眾的表率。
三、嚴于律己,要自省慎微。“吾日三省吾身”“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自古以來,我們的先賢在修身養(yǎng)性、練達自身等方面,都十分重視自省的力量。自省是不斷完善自我、不斷超越自我、不斷升華自己的人格和思想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要“見賢思齊,見不賢而省”,就是見到好的就向他學習,見到不好的就要反省,要警示自己。古人云:“堤潰蟻穴,氣泄針芒”,“巴豆雖小壞腸胃,酒杯不深淹死人”。“小事當慎,慎就是謹慎,小節(jié)當拘”,拘謹就是對自己有所嚴格。《禮記》有云:“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不能說自己看到?jīng)]人什么都可以干。不僅要學會慎獨,還要學會慎微,慎微就是處理好小處、小節(jié)、小事。大節(jié)、小節(jié),大事、小事,本質上都是事。黨員干部要以“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態(tài)度時常自省,注重自我檢視,恪守處世底線,并持之以恒地提高思想覺悟、精神境界,如此方能在如今“兩個大變局”的局面中修正前行軌跡。
“嚴于律己,出而見之事功。”奮進新征程、創(chuàng)造新偉業(yè),嚴于律己是黨員干部的必修課。人人朝乾夕惕,人人奮勇爭先,我們的事業(yè)必將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