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交流發言: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 深入一線調查研究》,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交流發言: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 深入一線調查研究》。
當前,第二批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正在扎實推進。全體黨員、干部要扎實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直奔基層、直擊矛盾、現場應考,通過高質量調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摸清基層實踐的“急難愁盼”,找到破解難題的辦法和路徑,努力使調查研究的過程成為理論學習向實踐運用轉化的過程,成為轉變作風、解決問題、推動工作的過程,不斷以生動實踐提升主題教育的整體效果和質量
一、帶著問題深研細思,練好調查研究基本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問題是事物矛盾的表現形式,我們強調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就是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客觀性,就是要善于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調查研究不是漫無目的地“走過場”,不是隨心所欲地“抄方子”,找準調研課題是開展調查研究的第一步,需做到提前思考、提早謀劃、精準定位。作為“面對面”接觸群眾的“話語人”,開展調查研究必須堅持問題導向,以解決問題為根本目的,在深入基層一線開展調查研究中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主動“望聞問切”。要聚焦老百姓關心的問題、熱議的焦點,充分發揮調研活動的主動性問需于民,客觀、準確、透徹地了解和掌握實情真相,找準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在家長里短中摸清群眾思想底數,尋出問題癥結所在,并自覺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明確破解問題的方法策略。
二、扎根基層躬身實踐,用好調查研究傳家寶。“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有所“研究”,就要有所“調查”,要想掌握“一手資料”,就要深入基層“訪”,和群眾面對面,和調查主體面對面,和困難問題面對面,以清晰的思路、良好的心態、務實的作風,開展好查訪、歷訪、談訪,在“訪”中架起“感同身受橋”,了解民生、民情、民意,“訪”出溫情,“訪”出實效。到基層工作,要把基層當作理論與實踐的練兵場,如饑似渴地學習,全面深入地調研。一言一行源于親知真知,一計一來源于躬身實踐。要擺正位子、俯下身子、擼起袖子,用雙腳丈量基層的每一寸土地,在走街串巷、走村入戶中深入群眾,了解群眾,從老百姓的創造性實踐中獲得正確認識。在開展選調生村情調研和國情調研等工作上,收集資料不能只是翻檔案、查網站,更要走出辦公室,深入田間地頭、走進百姓家中,把村莊基本情況、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環境、村風民風、基層黨建、村民生活等村情要素摸清摸實,做到了然于胸、熟記心中。同時根據調研所得,分析數據,尋找共性,思考問題及產生問題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有的放矢疏通產業發展堵點、解決基礎設施建設痛點、消除村容環境整治難點。
三、聯系群眾站穩立場,答好急難愁盼民生題。“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把群眾的滿意、群眾的點贊作為調查研究的標尺,全力奮斗讓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調研工作不是走馬觀花、游山玩水,而是站在群眾的角度“看事情”、坐在群眾的位置“想問題”。想要更深層次地掌握、收集、整理好現場的第一手資料,須以群眾的“視角”將政策落實過程中的問題充分反映出來:“點對點”感受群眾生活現狀、“面對面”掌握基層發展情況、“心比心”推動問題落實解決。要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上,把“實”字貫穿始終,不論遠近,要一遍遍走訪,一戶戶登門,直接與群眾身挨身坐,才能拉近心與心的距離;心貼心聊,才能聽到最真實的聲音。通過調查研究,真正把群眾面臨的問題挖掘出來,把群眾的意見反映出來,把群眾創造的經驗總結出來,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增進民生福祉,將調查研究之計踐行在基層的每一片熱土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