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研討交流發言:用好主題教育重要抓手 讓“四下基層”煥發時代光芒》,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研討交流發言:用好主題教育重要抓手 讓“四下基層”煥發時代光芒》。
領導干部“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大力倡導并身體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35年來,“四下基層”得到長期堅持并不斷發揚光大,成為廣大黨員干部踐行群眾路線的重要載體。開展調查研究作為“四下基層”重要內容,是黨員干部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根本保證,也是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的內在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認真做好掌握民情民意、尋找解題思路、做好為民紓困,切實走好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三條路”,助推第二批主題教育走深又走實。
一、開展調查研究需以真情問需于民。“悠悠萬事,民生為大”,要以“問需于民”察民之所憂,調查實際的問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調查研究作為發現問題的現實途徑,更要把握正確的問題導向,只有堅持“人民至上”,堅持“問需于民”以察民之所憂,才能調查出真正關乎民生的實際問題,讓調查研究工作站穩人民立場。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深入基層看到的全是辦法,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也是做好調查研究的基本要求。如果我們還依靠聽報告、打電話、看報表等單一工作方式,勢必會如管中窺豹,對基層情況掌握得不夠全面。黨員干部要學會“走出門”到田間地頭、廠房車間、基層各處多聽、多看、多查,用“群眾語言”讓群眾打開真心的話匣子,讓群眾說出最真實的想法,在走村入戶中訪民情、聽民聲、知民意,弄懂查實不清楚的問題,深剖細問不明白的情況,真正把困民擾民的癥結找準、把惠民樂民的對策提實。
二、開展調查研究需以虛心問計于民。“利民之事,絲發必興”,要以“問計于民”思民之所想,研究實用的對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好的方針政策和發展規劃都應該順應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治大國如烹小鮮,人民群眾是政策得失的親歷者、知情者、評判者,也是社會治理的參與者、貢獻者、監督者,解決群眾問題就需聽取群眾意見,匯集群眾智慧,只有做到“問計于民”,才能真正做到思民之所想,讓對策的提出能從群眾角度出發,符合群眾所思所盼。調查研究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解決問題。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智慧和力量。黨員干部要多向群眾求取發展“真經”,在上與下之間架起民心橋、連心橋,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建言獻策,充分了解社會期盼,主動汲取群眾在生動鮮活的基層實踐積累的工作智慧,在制定規劃、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時多吸收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扎實做好破解復雜難題的對策性研究、典型案例的解剖式研究、新路徑新情況的前瞻性研究,突出重點、直擊要害,真正做到問計于民。
三、開展調查研究需以實干問效于民。“但立直標,終無曲影”,要以“問效于民”干民之所盼,促成實在的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把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只有樹立為人民造福的重要政績觀念,才能促使調研工作的成效轉化為干民之所盼的實在成果。群眾滿意是檢驗工作成效的唯一標準。檢驗各項工作的成敗得失,從根本上要看群眾的生活水平是否不斷提高、群眾的困難是否得到滿意的解決、群眾的利益是否得到切實的維護。黨員干部要切實把調研成果轉化為解決問題、改進工作的務實舉措,真抓實干、擔當作為,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樣翻新,實實在在辦好惠民利民實事,以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政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