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黨課講稿: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黨課講稿: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一、天地之大,黎元為本
2021年1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古人說:‘天地之大,黎元為本。’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深厚基礎和最大底氣。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既是我們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其后,在《求是》雜志刊發的習近平總書記《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文章中,也引用了這段話。
“天地之大,黎元為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為房玄齡所編《晉書·宣帝紀》所作《論贊》中的第一句話。“黎元”,亦作“黎玄”,即“黎民”。“黎,眾也。”“黎民”就是指百姓大眾。“本,干也。”指事務的基礎或主體。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地之大無所不包,而黎民百姓才是其基礎和主體,進一步引申,黎民百姓才是國家的根本。
唐太宗執政的23年(627—649)是我國古代封建王朝時期出現的一個政治清明、經濟文化昂揚發展的繁榮時期,史稱“貞觀之治”。這個時期,唐太宗在經濟上采取了輕徭薄賦、休養生息、重農安民的政策,同時在各地廣設常平倉,增強國家應對自然災害和賑濟災民的能力。這些“惠民”“保民”的措施極大地調動了勞動人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人口的繁衍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為后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貞觀之治”的治世局面得以產生,一個關鍵因素,就是以唐太宗為代表的執政者能以民為本,將民本思想作為治國理政和政策制定的指導思想。這也標志著中國歷史上的民本思想到唐太宗時期達到了新的高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強調“人民至上”,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提出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其中就特別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016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再次指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更是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確定為五條重大原則中的第三條,成為治國理政和政策制定的依據和原則。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憑空產生的,這一執政理念的提出和發展成熟,正是以我國政治思想傳統中“以人為本”“以黎元為本”的民本思想為理論源頭和思想根基的。
二、為治之本,務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
2021年10月25日,習近平主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中國古人說:‘為治之本,務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推動發展、安居樂業是各國人民共同愿望。為了人民而發展,發展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發展,發展才有動力。世界各國應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 此處隱藏3802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