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交流發言:年輕干部要涵養“三氣”,爭當棟梁之才》,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交流發言:年輕干部要涵養“三氣”,爭當棟梁之才》。
“一出生就銘刻著斗爭的烙印”,斗爭精神貫穿于各個歷史時期和全部奮斗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全黨同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斗爭”一詞,再度成為高頻詞。中國式現代化開啟,黨員干部要“堅持發揚斗爭精神”,就必須砥礪志氣、骨氣、底氣,讓志氣更堅、骨氣更硬、底氣更足。唯有這樣,才能砥礪斗爭精神,堅定斗爭意志,提升斗爭藝術,增強斗爭本領,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強化思想淬煉,砥礪“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志氣。志氣靠修煉,需立于高遠。涵養志氣,必須堅定理想信念。“樹無根不長,人無志不立。”要遵循“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鉆什么精什么”的原則,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如饑似渴學習,一刻不停提升,練就“開口能講、提筆能寫、遇事能辦”的“金鐘罩”,解決為什么而斗爭、為了誰而斗爭的思想認識問題,在學思踐悟中淬煉思想之魂、深扎信念之根、把穩思想之舵,真正做到悟于心、踐于行、落于實。沉淀志氣,必須增強政治定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廉,重在自覺,貴在持久,難在徹底。”要構筑拒腐防變思想堤壩,補足精神之“鈣”,鑄牢思想之“魂”,把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總開關。要牢記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始終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把“廉”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成為內心追求、日常習慣。要追求清正廉潔的精神境界,小事當慎、小節當拘,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穩住心神、管住行為、守住清白。提振志氣,必須涵養境界格局。時下黨員干部的志氣,既包含于“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人民觀”之中,也蘊藏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天下觀”之間。黨員干部當志存高遠、博學篤行,堅持道不變、志不改,把“小我”融入“大我”,以“有我”成就“無我”,砥礪“擔當之志”、淬煉“干事之魂”、厚植“奮斗之力”,淬煉“初心之色”、練就“金剛之身”、回答“時代之問”,在強基固本中升華境界,在正心明德中提升格局。
強化政治錘煉,砥礪“千磨萬擊還堅勁”的骨氣。骨氣靠磨煉,需玉汝于成。增強骨氣,必須賡續紅色血脈。要傳承優良傳統,從黨的百年奮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向榜樣看齊、與先進對標,弘揚嚴于律己和敢于斗爭的優秀品格,在慎初慎獨慎微中涵養“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昂揚斗志,“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氣節,讓骨氣充盈新征程。增強骨氣,必須提振拼搏精神。要錘煉拼搏之心,永葆拼搏之態,激發拼搏之力,淬煉“鐵肩膀”,挺起“硬脊梁”,練就“真本領”,朝著問題走,迎著困難上,頂著壓力干,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大風大浪面前立場堅定,大戰大考面前無所畏懼,不信邪、不怕鬼、不懼壓,百折不撓、愈挫愈勇、從容應對。增強骨氣,必須錘煉擔當精神。要常用敢于擔當的“尺子”衡量自己,通過實踐鍛煉、工作歷練、困難錘煉,養成敢于擔當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把敢擔當、能擔當、善擔當的擔當精神厚植于心,使之成為一種自覺行動。當前,尤其要用好“深學習、實調研、抓落實”工作方法,夯實“亂云飛渡仍從容”的磐石定力,遇事不推諉,遇難不退縮,養成“愿擔當”的“寬胸懷”,挺直“敢擔當”的“硬脊梁”,鑄就“會擔當”的“鐵肩膀”,矢志追求更有境界、更有品位、更有高度的人生。
強化實踐鍛煉,砥礪“會當擊水三千里”的底氣。底氣靠歷練,需深自砥礪。涵養底氣,源自常態學習。黨員干部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的中堅與骨干,既要有會干事、干成事的本領能力,又要有想干事、敢干事的使命擔當。黨員干部要弘揚“吸得進去,擠得出來”的“海綿吸水式”學風,從強化黨性修養和黨性鍛煉入手,加強“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錘煉與積累,養成勇于擔當、善于擔當的自覺,練就“拂云百丈青松柯,縱使秋風無奈何”的本領。蓄積底氣,源自擔當作為。黨員干部要強化“責任上肩、任務上身、工作上心”的自覺,涵養敢于拍板、善于決策的“底氣”,增強敢于擔當、善于擔當的“底氣”,多當“熱鍋上螞蟻”,多揀“燙手山芋”,以燕子壘窩的恒勁、螞蟻啃骨的韌勁、老牛爬坡的拼勁,勇蹚“深水區”、敢闖“無人區”、善啃“硬骨頭”,決勝“攔路虎”、跨越“婁山關”、攻克“臘子口”,躬體力“行”,惟先惟“實”,在“敢擔當有作為”的過程中積累“底氣”。增強底氣,源自深入群眾。養足“底氣”,還須接通“地氣”。強底氣,就要沉下心、躬下身,下沉一線、足履實地,既要“身入”又要“心入”,始終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責任體現在“敢干事”上,把能力展現在“會干事”上,把目標落實到“干成事”上,讓腳下多沾泥土,讓身心多接“地氣”。要以“小學生”的姿態沉入基層,以“鄉土氣”的形象融入群眾,以雪中送炭的暖心和雨中打傘的貼心,細話“家長里短”,詳聊“柴米油鹽”,實辦“急難愁盼”,在人民沃土中厚植情感、增長才干、增強本領、詮釋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