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在道德經文化與應用博士論壇的發言》,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在道德經文化與應用博士論壇的發言》。
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重大創新理論,是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的重大戰略,符合宗教生存發展的自身規律,是我國宗教歷史發展的自覺選擇。
道德經是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著作,闡述了道教的修道遵德、處世哲理、洞悉自然、恒觀宇宙,是玄妙且超越時空的智慧寶藏,被道教界奉為道經,可謂是先有文化之道德經、后有道教之道德經。在堅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的道路上,宗教界完全可以發揮出道德經智慧的積極作用。
一、以其“辯證統一”的深摯,匡正宗教社會功能的誤區
“天下皆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惡矣。故,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傾,音聲之相和,前后之相隨”。事務的辯證性彰顯,宗教界不因為自己的宗教而片面夸大宗教的社會功能,創造迷信引發紛爭之口舌,要既知揚其積極一面,又能抑其消極一面,不把宗教推向觸不可及、遠在千里,而是讓宗教近在咫尺、適應人間。
二、以其“由表及里”的深刻,把握宗教中國化方向發展的本質狀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不出于戶,以知天下。不窺于牖(yǒu),以知天道”。透過現象看本質一直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智慧,道德經尤有體現。當下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之時,我們更應該撥開迷霧見真實,不為外來思想侵蝕,不被敵對勢力所影響,堅持是中國的宗教而不是宗教在中國,中國的宗教是中國人自己愿信仰的宗教,不受外來干擾,不為外來指導。
三、以其“厚德載物”的深厚,維護宗教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道德高尚的人應有深厚的德行,這就要有承載外物擔當重任的厚重。“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偷。”“建德之人雖積德已厚,卻自以薄處;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這就要求宗教界代表人士放下自我,不爭長短,海納百川,要容人之過,平靜和諧,是故有“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以自己良好的品質,言傳身教維護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
四、以其“抑已達人”的深情,踐行利樂人群服務社會之責任
道德經有云:“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故貴以身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不自生,故長生。抑己達人是中國“獨善其身,兼濟天下”的傳統美德,是崇高的人生境界,也是莊嚴的社會責任。服務為基、執行為要、無私為本、奉獻為止,既是弘道,又是修道;既是利人,又是利已,方為大道。
五、以其“清靜祥和”的深邃,保持宗教教職人員的入教初心使命
“致虛極,守靜篤。”是道德經對修道者的忠告,亦是提供給修道者修行的方法。體悟大道的清靜之性,唯要專心致志,抱一篤守。“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宇宙萬物雖然復雜萬端,但終會復歸與寂靜虛無的本初。宗教教職人員守住初心使命為其根本,是新時代對教職人員必然的要求,是宗教中國化應有的堅守。“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是一項行穩致遠、久久為功的工作,促進宗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結合,引導宗教界人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其應有之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將也必定在其中發揮出不一樣的作用,閃現出不一樣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