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局長在全市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局長在全市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青年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寄望中國發展要靠廣大青年挺膺擔當。高校擔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和責任,這要求我們必須辦好思政課這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為青年學生成長為生力軍、主力軍奠定良好的思想根基。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下面,我講三點意見,與同志們共同交流。
第一,要有“國之大者”的大胸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作為開展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既負有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使命,同時也肩負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政治使命。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國之大者”,也是跨越百年的初心傳承。“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面對當今中國青年學生,廣大思政課教師要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堅定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扎根于心、融入血脈,積極踐行教育“四個服務”,牢牢把自身的職責和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緊密結合起來,善于運用創新思維、辯證思維,引導青年學生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進行國際對比,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現實表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導青年學生從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500多年世界社會主義史、100多年中國共產黨奮斗史、70多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40多年改革開放實踐史的歷史視野中深刻認識并領會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以及中華文化為什么興等一系列重大命題,讓思政課與時代同向、與現實同頻、與實踐同行、與學生思想共振,教會他們掌握真本領,學會真知識,收獲真成長,“不被任何干擾所惑,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讓思政課成為播撒“四個自信”種子的沃土,鑄就“四個自信”基石的熔爐。
第二,要有立德樹人的大格局。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經師易求,人師難得。培養造就一代又一代傳承紅色基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求廣大思政課教師既精通專業知識做好“經師”,又涵養德行成為“人師”,能夠始終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擔負鑄魂育人、立德樹人的責任使命,當好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在他們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詩經》有云:“伐柯伐柯,其則不遠。”思政課“大先生”要既能在課堂上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啟發和說服學生,以真實的數據證明真理的科學性,以生動的案例打動和教育學生;又能在社會生活中將理論根植于具體的情境之中,把在理論提煉過程中抽象掉的具體細節再次還原,打造更多讓學生聽起來能“解渴”、學起來引“共鳴”、品起來有“回味”的精品課程。用好思政的“鹽”,講出真理的“味”,引導青年學生追尋真理之光、筑牢信仰之基、激發奮斗之志,將“小我融入大我”,服務“國之大者”,實現對青年學生的思想引領、知識啟迪、靈魂塑造和價值培育,達到“啟迪智慧、觸動心靈、浸潤人心”的效果。“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廣大思政課教師要真誠地對待學生,真心地熱愛這份事業,用真情感化學生,成為學生心目中“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的好老師,“理論上有底氣,方法上有靈氣,語言上接地氣,課堂上有生氣”的引路人。
…… 此處隱藏935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