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在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主題教育調研成果匯報會上的發言》,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在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主題教育調研成果匯報會上的發言》。
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實施的核心是人,要把握好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的內在聯系,處理好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的關系,既要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又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根據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安排,本人圍繞“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目標,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聚焦主要矛盾,選取**個重點園區開展調查研究,希望能夠通過剖析**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為全市城鄉“三生”空間融合提供參考。
在調研過程中,始終把“堅持人民至上”作為目標宗旨,深入開展實地調研后,發現我市重點園區規劃建設多以生產發展為導向,對職工居民的生活需求、安全需求和精神需求不夠重視,不同程度地存在生活空間服務功能不強、居住用地偏少、公共服務配置落后、職住平衡水平較低,生態空間供給水平不夠、生態凈化功能較弱、空間品質不高,生產空間利用效率較低等問題。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批準實施后,園區也將轉入“劃定邊界、優化結構、盤活存量、高效綠色、提高質量”的“限量集約發展”新常態。結合理論學習和實踐調研,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考和想法。
一是完善空間功能,推動園城協調互動。共享資源,調整優化園城功能分工,協同解決園區生活空間不足、居住和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欠缺等問題。內暢外聯,優化路網配置,做好園區與高速公路連接線規劃建設,增加重點地段交通設施用地供應,密集次干路與支路網絡,增強園區與同城周邊區域乃至其他城區空間功能的關聯度與互補性。重點加快儋洋一體化、**老城科技新城建設,形成特色鮮明、效益顯著的新型園城關系。
二是優化空間結構,推動產城深度融合。科學評估,運用大數據技術分析職住結構、空間聯動、人流遷徙、物流交通等現狀,摸準需求,按照“一園一策”的原則,優化產業、居住、商業、公共服務以及生態等各類用地比例和空間結構,引導單一功能產業園區向產業社區轉變。調整限高,提高園區新建居住建筑高度,確需建設**層以上的,要嚴格充分論證。混合利用,統籌地上地下,支持高新技術和現代服務業園區,產業、居住和商業用地混合布局。補足短板,按照**分鐘社區生活圈層級,合理規劃補齊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短板,提升生態空間品質。
三是提高用地效率,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探索試點,摸清園區產業用地土地利用基本情況。在部分園區開展“推進節地水平和產出效益雙提升”試點,出臺盤活利用政策,提高工業用地投資強度和畝均稅收要求,推動產業自主升級。復合利用,單一用途的工業倉儲用地,可按**%的比例兼容其他產業用途和生活配套設施,增加生產性服務業和科研用地,建設產業孵化器、眾創空間,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延伸產業鏈,推動園區產業轉型升級。預留彈性,按照“編制到地塊、管控到單元”的原則,探索建立規劃單元之間建設用地增量調劑機制,增加規劃實施的靈活性。
“亡羊補牢雖未晚,未雨綢繆策更良。”答好園區高質量發展這份試卷,還有很多措施需要細化研究,很多任務需要謀劃落實,這也正是規劃人人民至上、知難而進、真抓實干的情懷和本色。筆者將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指引下,始終牢記人民生活幸福這一“國之大者”,堅持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努力發揮規劃戰略引領作用,為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作出無愧于初心使命的貢獻,以實際行動回報黨和人民的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