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經驗材料強化“四治”夯實鄉村治理根基》,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經驗材料強化“四治”夯實鄉村治理根基》。
今年以來,*縣把鄉村治理作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滿足群眾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抓手,統籌推進自治、共治、德治、法治“四治”建設,筑牢了鄉村振興根基。
一、自治為基,以“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全面加強農村群眾性自治組織建設,健全創新村級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發揮自治章程、村規民約的積極作用,探索開展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鄉賢參事會、禁賭禁毒會、愛心志愿會等“五會”村民自治模式,積極推進“一事一議”民主決策和“三務”公開,切實推動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大力培育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農村社會組織,改變社區“坐等式”、村級“尋人式”服務方式,采取說、議、辦、督、評的辦法,組建說事機構,設立民情會客廳和說事點,利用“固定說事日”開展村民說事,確保群眾話有地方說、理有地方講、苦有地方訴、事有地方辦。今年累計培育*鎮小山村“黨建+基層治理”、*鎮“黨建+微網格”、*鄉**村“黨建+社會治理”示范點11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鄉村治理體系初步形成。
二、法治為本,把“互聯網+”融入鄉村治理。積極推動“互聯網+”與法治宣傳深度融合,線上利用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媒介,推送法治相關內容;線下通過專欄、宣傳橫幅、專題講座和法律進農貿市場等形式,引導群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充分發揮靜寧普法網、靜寧司法微信公眾號、靜寧普法新浪微博“一網兩微”帶動作用,及時快捷推送法治資訊、法治故事,整合法律服務、法律援助、法治宣傳、人民調解等資源,健全農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立村(社區)法律顧問制度,選齊配強公共法律服務人員,通過推進“一村一法律顧問”“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值班制度,全面加強對農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為基層群眾提供優質法律服務。建立了縣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個鄉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和*個行政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累計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余人次。
三、德治為先,讓“超市+”助推鄉村治理。拓展完善鄉賢能人和鄉村熟人社會蘊含的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進行創新,強化道德教化作用,實現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干群融洽。推行“小積分大管家、小陣地大平臺、小網格大服務”的理念,以“菜單化、積分化、網格化”為載體,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建成了一批鄉鎮“一網三化”村民大管家智慧管理系統、平安鄉村智能監控平臺和村級愛心超市,通過設置紅黑榜、法律服務、積分兌換、村民說事、網格管理等七個板塊,激發群眾參與村級事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積極培育“身邊人講述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的鄉賢治理文化,以村(社區)成立鄉風文明評選委員會,廣泛深入開展“五好家庭”,好媳婦、好兒女、好公婆、道德模范等評選表彰活動,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為鄉村治理營造良好氛圍。
四、共治為要,用“多元+”推進鄉村治理。圍繞“多元共治”主題,積極搭建多元共治平臺,積極探索“村(社區)+社會組織(團體)+居民”的治理模式,統籌共建單位、幫扶單位、社會團體等力量,健全矛盾調解委員會、道德評選委員會,完善“兩委員一代表”“五老人員”參與人民調解工作,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共建共治共享。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為抓手,成功創建國家級民主法治村(社區)*個、省級*個。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大創建行動”,廣泛開展道德講堂、道德評議活動,注重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引導農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持續開展治理高價彩禮推進移風易俗行動,集中整治婚喪大操大辦、厚葬薄養和封建迷信等不良習俗,用身邊人教育感化身邊人,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加快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步伐。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