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農村養老情況調研報告》,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農村養老情況調研報告》。
中央堅強領導下,基本養老服務加快發展,內容逐步拓展,公平性、可及性持續增強。受出生人口數量減少、農村流出人口增多、外來人口流入緩慢、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等影響,農村養老服務需求結構也有所變化,贍養矛盾日益突出。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32.8萬人,同比下降0.23%。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24.09%,比全省(19.85%)高4.24個百分點,我市已處于中度老齡化階段。近期,為深入了解當前農村老年人生活狀況、養老需求和農村養老服務發展情況,駐村工作隊通過座談交流、走訪調研、發放問卷等方式開展調研。調查結果顯示,當前農村養老普遍面臨供給與需求不匹配的結構性失衡,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必需的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務有待進一步完善。
一、當前農村養老的主要模式
隨著社會的變遷、經濟的發展,農村養老已不再是單一的家庭養老,而是以家庭養老為主,其他養老方式并存的格局。
(一)家庭養老。這是當前農村最普遍的養老方式,主要是農村地域經濟進展不平衡,短時間內不行能在全農村范圍內建立、推廣養老保險制度,決定了家庭養老會在相當長時間內成為農村養老的主要方式。其次,即使一部分老人擁有數目可觀的養老金,但由于疾病纏身、自理力量較差,他們仍舊難以安度晚年。加上傳統文化觀念對農村老人生活習慣的感染和影響。“子孫滿堂”的天倫之樂仍是他們所渴求的,老人對家庭人員的物質、精神依靠會增加。
(二)集體養老。集體養老是由家庭養老向社會化養老過渡的一種形式,目前農村集體養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養老院制度”。而五保戶的供給條件嚴格,對于只有女兒的老人一般不予“五保”。其次,沒有敬老院的農村地區主要由村組負責對“五保戶”實行分散供給,養老保障也僅僅停留在維持溫飽。在農村地區,很多符合條件的老人不愿享受“五保戶”待遇,只要尚有一點點勞動力量,或者有親人可以依靠,從內心來講是不愿享受“五保戶”供給的。
(三)儲蓄養老。一種最典型的自我養老方式,即老年人依靠日積月累、勤儉節省的積蓄養老,但這種養老方式在農村越來越缺少有用價值。從農業生產中獲得的收入有限,盡管辛苦勞作和省吃儉用,但蓋房、子女教育、醫療等各項開支很大。到了晚年,積蓄難以保障養老的根本需求。
…… 此處隱藏4999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