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校友代表在畢業典禮上的致辭》,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校友代表在畢業典禮上的致辭》。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你們好!
首先祝賀母校*學院*屆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的各位同學,看到這么隆重的畢業典禮我很感慨,我們當年可沒有這么盛大的場面,也沒有這么華麗的服飾,一張穿著各式服裝的黑白合影就是我們最美好的回憶。但我要說的是畢業儀式雖然簡單,但母校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卻陪伴我們走了將近*年,*學院的優良傳統教育我們至今,所以我從一個過來人的角度首先想說的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大學*學院的優良傳統。
一是開放的胸懷。記得入學之初,老師就告訴大家*大學建筑系是“八國聯軍”,倡導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從一年級《建筑初步》課首開平面構成,到四年級多位老師講城市經濟、城市社會學、系統工程等多學科知識,奠定了我對規劃的知識結構是多元、開放的基本認識。開放的胸懷、多元化特色是*大學規劃教育給我最深的一點體會。對我工作這么多年來,廣泛吸取各方面知識,不盲目迷信權威,堅持獨立思考起到了重要作用,開放是我們要長期保持的一種胸懷和學習態度。
二是嚴謹的作風。*大學的建筑規劃教育根植于工程技術,注重理工科扎實基礎知識的培養。從最初的建筑學訓練到后面的城市規劃課程實習,這種嚴謹、科學的態度貫穿始終。以建筑學訓練中尺度的把握為例,當年葛如亮先生關于室內設計以厘米記的一席話,我至今印象深刻,收益匪淺。工作以來,我參與多項設計,小到居住區,大到*城市總體規劃、*區域規劃、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空間尺度的合理一直是我把握規劃工作的重點。隨著時代的變化,城市發展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我認為嚴謹的邏輯思考仍然是我們今后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
三是創新的意識。做和別人不一樣的方案是我在*大學規劃教育中感受到的另一個特點。“要重鑄不要拋光”是老師的言傳也是身教。記得在學校時我們總在不停地修改方案。有時是老師的要求,更多的是同學們的自覺行動。創新,是一種認識,也是一種工作的態度,當今城市發展面臨氣候變化、智能化發展、低碳綠色等多種全新挑戰,規劃建設管理要真正做到符合時代需要,創新確實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四是人民的情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人民性是金經昌先生對我們一再的囑咐。記得畢業那年金先生用信紙密密麻麻寫了兩頁畢業寄語,題目是“城市規劃是具體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他寫道“……規劃和建設的每一步驟,都要想到改善人民的生活,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規劃是未雨綢繆,不是臨渴掘井。城市是為人民自己的需要而建設的,不是為了別的什么目的或者別的什么人。”。*多年過去了,金先生的話言猶在耳,雖然實踐的道路依然漫長,但為人民服務應該是建筑規劃教育的起點也是建筑規劃工作的終點。
我最后想說的是,未來的路很長,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你們的工作時間可能會更長,希望你們在母校精神、*學院優良傳統繼承的基礎上,從眼前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若干年后激勵一代又一代*學子繼續前行的應該是你們!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