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在常委會調查研究專題學習交流會上的研討發言材料》,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在常委會調查研究專題學習交流會上的研討發言材料》。
同志們: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青班開班式上要求我們提高調查研究能力,指出調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年輕干部一定要學會調查研究,在調查研究中提升工作本領。作為一名縣委書記,我感到深受教育。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調查研究。毛主席說:“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我認為,重視調查研究,扎實開展調查研究,是踐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必然要求,既是政治強的表現,也是提高第一位能力——政治能力的重要途徑。
調查研究不惟對政治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對總書記提出的其他五種能力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學的決策需要多方論證綜合評判,離不開調查研究;改革創新要從生動鮮活的基層實踐中汲取智慧,離不開調查研究;應急處突需要對風險進行預判并把握其走向,離不開調查研究;做好群眾工作也需要調查研究,而且調查研究本身就是群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至于抓落實,那是要定盤子、理路子、開方子的,這就更需要深入的調查研究。所以,提升調查研究能力是增強政治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和抓落實能力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調查研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做好更難,所以要“過關”。縣委書記作為“一線總指揮”,地位特殊、責任重大,尤其需要過好這一關。過關主要是過好“目的關、行動關、方法關”。
過好“目的關”就是動機要純、目的要正。這反映了一個人的政績觀。調查研究的動機只能是為了工作,目的只能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其他。調查研究不能有任務觀點,因為上級規定要搞多少天,或者要搞多少個點,于是就開展調研,湊夠天數和點數便完事大吉,這是“湊數式”調研。調研更不能作秀,為了上報紙、上電視,隨從、記者一大堆,風風火火,“握一下手,撒一點錢”,這是總書記批評的“作秀式”調研。還有“坐而論道”式調研,“走馬觀花”式調研,“一覽眾山小”式調研,這些基層的常見病一定要克服。要扎扎實實地調研,不要搞成工作、調研“兩張皮”。
過好“行動關”就是手腳要勤、不怕吃苦。調查研究是個“辛苦活兒”,勞心勞力勞神,但是想要獲得真材實料,就必須吃苦。“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毛主席說:“邁開你的雙腳,到你的工作范圍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學個孔夫子的‘每事問’,任憑什么才力小也能解決問題。”在這一點上,習近平總書記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他在寧德兩年跑了100多個鄉鎮;泉州每個縣市區都去過四次以上;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時,66次到福清,召開了19次現場會。尤其令人動容的是“下黨調研”的故事,那么偏僻的山村,總書記披荊斬棘,步行而入,當人民群眾歡呼“地府”來了的時候,那是什么樣的場景和感受?總書記說,調研可以有很多方法,但是什么方法都不能代替親身實際調查。總書記還說,這種方法可能有點笨,不像有些人那么靈光。作為縣委書記,就要學總書記的這個“笨法子”,在關系黨的事業和群眾利益時少一點“靈光”。按照總書記說的那樣,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要加把勁兒,腿勤腳勤,身上多流汗,腳下多踩泥,確保該走到的走到,該看到的看到,該問到的問到。
…… 此處隱藏993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