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文稿服務心得體會》,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文稿服務心得體會》。
文稿服務既是我們發揮參謀助手作用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們在機關工作的必備技能,在這里和大家交流文稿服務的一些心得體會。
文稿服務,既包括決議、決定、指示、意見、通知、通報、公報、請示、批復、條例、規定、函、會議紀要14種公文,也包括領導講話、致辭、經驗總結材料、感謝信等各類應用文體。
今天,主要是結合平時的工作實際,特別是我們自己在文稿服務中犯過的一些錯誤和個別部門報送材料出現的一些問題,從操作層面,與大家進行交流,分享我們的一些感悟。
在說問題之前,我先談一個觀點,“文無定法”,“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寫文章沒有固定的格式,沒有絕對正確的結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是,有一點是我們非常看重的,就是寫材料,一定要有方向感。
寫文章之前,一定要弄清楚,為什么寫稿?什么場合用?什么背景用?受眾是誰?想要解決什么問題?
不同的場合、背景、對象,文章的寫法是不同的,側重點是不同的,敘述方式也是不同的。如果搞不清楚這個問題,就有可能下筆千里、離題萬里。
我認為,文稿服務要力戒五個問題,在五個字上下功夫。
一、力戒空洞無物,在“實”字上下功夫
文稿,它的意義不是起草者自我欣賞、自我陶醉,而是要讓受文者知曉、領會、理解、貫徹、執行。因此,必須要有實實在在的內容,豐滿、實在,不能空洞無物。
目前,從個別部門報上來的材料來看,內容不實是第一大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宏觀有余、微觀不足,只有原則性,缺乏操作性。有的文稿,看了后不知道該怎么去開展工作,不知道開展這項工作究竟該達到什么目標,感覺不到這項工作做與不做、做好與不做好有什么區別。
前一段時間,某個部門起草了一個意見,其中一個部分是講“明確工作目標”。里面寫道:“要實現全市加快建設一批、開工建設一批、爭取入規一批的新突破”,后面沒有具體的數據,戛然而止。既然是目標,就應該量化,但看了后不知其所以然,也無法督查考核,相當于沒說,這就沒有起到制定文件想到達到的效果、目的。
二是空話套話太多,渲染鋪陳,虛無縹緲,不著邊際。文稿要講究效用性,但有的同志不明白其中之義,總是為文采而著文章,為文采而寫材料,文稿里堆砌了許多華麗的辭藻,有的甚至還特別講究這些詞藻語句的運用方式,或對偶,或排比,煞費苦心。
應該這樣講,適當的渲染鋪陳可以使文稿增色不少,但過分注重就會適得其反。
有一個部門,給書記起草了一個講話稿,本身是一項非常具體、非常實在的工作,但里面到處充斥著大道理,到處充滿了正確而無用的廢話,比如,“身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說了半天都沒說到工作上來,看了后讓人覺得很空洞,很乏味,很無聊,當然也令我們大家很受傷,浪費了大家的時間,怎么不叫很受傷呢!
三是片面追求形式美觀、結構勻稱,生編硬造,無話找話。
有的同志很喜歡“三三”制的結構,一篇文章分三點,每個部分又三點。于是,在寫作中,其實在某個部分只有一兩點實在、有新意的思想,為了形式美觀,敷衍成篇,硬拼湊出三層意思來。
還有的雖然三點內容都合理,但個別部分內容很少,為了追求三點字數基本一致,東抄西湊了些語言湊字數。
形式固然重要,但形式必須服從于內容,服務于內容。
我們如果一味追求形式美,結構美,東拼西湊寫一些無關痛癢、無病呻吟的話,把一些可寫可不寫的話也寫進去,不但文字冗長,而且容易把新鮮和重要的思想,淹沒在一般化的東西里面,沖淡主題。
我們在從事文稿服務時,一定要力戒空洞無物的傾向,盡量把文稿寫實。
…… 此處隱藏5383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