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0330:寫材料用典:士有諍友,則身不離於令名》,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0330:寫材料用典:士有諍友,則身不離於令名》。
【例文】古人云,“士有諍友,則身不離於令名”,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貴在以誠相待,與人為善,評判黨性的“純度”、丈量品德的“高度”、衡量服務的“溫度”。始終遵循“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以團結為出發點,推心置腹、開誠布公,有一說一、實事求是。(共產黨員網《做好“政治體檢” 保持黨員“健康體魄”》)
【典故】出自《孝經·諫浄》,士有爭友,則身不離于令 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于不義。
【釋義】意思是,一個人身邊有敢于直言勸諫的朋友,那么他就能保持美好的名聲。
【賞析】明代蘇浚在《雞鳴偶記》中把朋友分為四類:“道義相砥,過失相規,畏友也;緩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飴,游戲征逐,昵友也;利則相攘,患則相傾,賊友也。”一個好朋友猶如一面鏡子,能夠照出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交朋友是人的情感需要,但朋友不是多多益善,而應擇善而交、擇言而聽、擇事而行。陳毅元帥曾有詩云:“難得是諍友,當面敢批評”。批評是化腐去疾的利器,諍友是點撥警醒的良醫。不論是直言相勸,還是促膝長談,諍友的價值就在于幫其改錯、促其進步。哲人有言:“最能保人心神之健康的預防藥就是朋友的忠言和規諫。”人無完人,聽取別人意見是改過遷善的前提。鄧小平同志也曾指出過:“一個革命政黨,就怕聽不到人民的聲音,最可怕的是鴉雀無聲。”政黨是這樣,個人也是這樣。對領導干部而言,廣開言路、多納諫言、多交諍友,既有利于提高干部個人素質、防微杜漸,也有利于掌握實情,科學決策和行政。
【用法】主要適用于廉政教育黨課、作風建設類講話,側重強調樹立正確的交友觀,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多交諍友、聽諍言,自覺凈化“朋友圈”,防止被圍獵。
好筆桿子(m.x1762.cn)收集整理,每天更新海量優質范文,讓寫材料變得簡單!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