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0530:寫材料用典:先謀后事者昌,先事后謀者亡》,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0530:寫材料用典:先謀后事者昌,先事后謀者亡》。
【例文】“先謀后事者昌,先事后謀者亡?!弊鲬鹬\劃重在增強預見性,“走位”需要“審大小而圖之,酌緩急而布之”。如果作戰謀劃缺少章法,“拍腦門決策”“憑感覺指揮”,毫無系統性連貫性,就很難贏得勝勢。先計而后動,知勝而始戰。指揮員只有“料敵在心,察機在目”,帶著“望遠鏡”去思考、去謀劃、去指揮,下好先手棋,多看幾步棋,打好主動仗,才能掌握主動、進退裕如,“致人而不致于人”。(解放軍報《作戰謀劃要善于“走位”》)
【典故】出自唐代馬總《意林》卷一引《太公金匱》,知天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先謀后事者昌,先事后謀者亡。
【釋義】意思是,先謀劃再行動,就會成功;先行動再謀劃,就會失敗。指謀劃一定要趕在事前。
【賞析】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領導干部的謀劃能力,事關工作的計劃性、預見性,事關落實的主動性、實效性。毛澤東同志曾經幾次提到過看“桅桿”的問題。他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就曾滿懷激情地用詩一樣的語言寫道:“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他還在談到什么叫領導時說:“當桅桿頂剛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并能掌握住它,這才叫領導?!本珳实念A見力可以使領導干部對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提前制訂好應對措施,把握工作主動權。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身處艱難困苦之境,最終仍能取得事業成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們善于預見困難,“準備想各種辦法對付之”。 新的征程上,各級領導干部要懂得看 “桅桿”的人,認清前行方向,把握內在規律,更好地贏得主動、搶占先機。
【用法】主要適用于工作部署會、黨課報告,側重強調預見能力,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要未雨綢繆,加強對工作規律性的認識和把握,提高駕馭工作、應對風險的能力和水平。
好筆桿子(m.x1762.cn)收集整理,每天更新海量優質范文,讓寫材料變得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