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成為未來的思想者和創造者——在2024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成為未來的思想者和創造者——在2024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新同學:
早上好。很榮幸作為教師代表在本科生開學典禮上發言。我想與新同學們分享自己在*學習和生活的幾個片段,談幾點感悟,期望對大家有所啟發,期望能幫助大家少走彎路。
第一點,與考試分數相比,理解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更重要。我來自河南的一個小縣城。1980年高考,我的成績排全縣第一名。帶著第一名的榮耀來到了*,志得意滿,意氣風發。但很快就被當頭一棒:周圍的同學實在太聰明、太優秀,我使出了渾身的解數,也競爭不過,成績排名只能位列中游。從此,自我懷疑,心中郁悶,精神壓抑,難以舒緩。為擺脫挫折感,我到圖書館閱讀名人名家傳記。讀完《愛因斯坦傳》,我茅塞頓開,深刻地認識到:“知識的繼承與知識的創造,完全是兩回事;掌握知識的速度和精度,與理解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完全是兩回事。”如果“以知識的繼承以及掌握知識的速度和精度”為衡量標準,愛因斯坦遠談不上優秀;如果以“知識的創造以及理解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為衡量標準,愛因斯坦無與倫比。一旦悟透了上述奧秘,心中的郁悶一掃而光。從此,我不再追求考試成績的高分數,而是最大限度地深化對課程內容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四十多年過去了,實踐證明,當年的選擇完全正確,對我以后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正面影響。
第二點,努力追求一個目標:即“一句話說清楚事物的本質”。入學第一年,我在數學課上學完了微分和積分。當時,*設有小班討論課,一般由助教老師主講。課堂上,年輕的助教問了一個很刁鉆的問題:“請用一句話說清楚微分與積分之間的關系。”全班同學爭先恐后,各抒己見,宏篇大論。但大家的回答,怎么也不能令助教老師滿意。她腦袋搖得像撥浪鼓。突然,她指著最后一排的我喊道:“坐在角落的那位同學,就你沒說話了。請你來回答一下。”被老師點將,我心中十分緊張,很不自信地站起來說:“逆運算。”助教老師喜笑顏開,挑起大拇指夸獎道:“高!這答案實在是高明!”全班同學哄堂大笑,因為大家不知道這答案到底高明在何處。助教老師解釋道:“一句話說清楚已經很不容易了,這位同學三個字就說清楚了,真厲害!”她繼續挑戰道:“我們提高問題的難度,誰能用一個字說清楚?”這一次全班同學沒有再讓助教老師失望,齊聲回答:“逆!”這個片段,永遠留在了我的記憶里。從此,“一句話說清楚”,就成為我的信條:聽完一節課,讀完一個章節,學完一門課程,閱讀完一篇文章,都要“用一句話概括其核心或本質”。我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如果你能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并踐行上述信條,你學習和研究的效率會不斷提升,洞察力和眼光會變得敏銳,科學的鑒賞力會不斷進化,科學的價值判斷力會顯著增強。
第三點,竭盡全力,獲得與偉大先驅們對話的資格。當年上物理課,學習電磁場論。學到麥克斯韋方程組,我深受震撼。很好奇:如此優美、深刻的理論,到底是怎么被麥克斯韋創造出來的?在創造的過程中,他的腦海里到底發生了什么?遺憾的是,教科書中沒有答案,老師也給不出答案。只好去閱讀物理學史,終于看清楚了:麥克斯韋史詩般的創造過程,精彩紛呈,動人心弦,與教科書中描寫的過程,完全不是一回事!我情不自禁地產生了代入感:“如果我處于麥克斯韋的時代,能否做出如此驚人的發現?”于是,嘗試追尋麥克斯韋的腳印,重走麥克斯韋的創造之路,反復碰壁之后,最終吃驚地發現,根本走不通!因為有一個坎兒死活邁不上去——怎么也抽象不出“位移電流”概念。時常感慨,一個人得具備多高的天分、多深的功力,才能迸發出如此強勁的創造力,才能創造出如此天才的概念?從此,我養成了習慣:從知識的萌芽到知識的最終形態,細致入微地追蹤其形成過程,從偉大先驅們抽象出的概念中學習概念的抽象,從偉大先驅們生成的思想中學習思想的生成,從偉大先驅們思維的飛躍中學習思維的飛躍。我可以肯定地說,這絕對是一個讓你終生受益的好習慣。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至少可以讓你具備和偉大先驅們對話的資格。請記住,具備對話資格是實現超越的必要條件。
…… 此處隱藏498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