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讀《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心得體會》,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讀《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心得體會》。
最近,我讀了《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這本書。讀后,加深了我對全面深化改革的認識。改革走的是群眾路線,為了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
“群眾獲得感”凸顯改革為了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深化改革的會議時強調,要科學統籌各項改革任務,推出一批叫的響、站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關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的確,群眾的獲得感是改革的重點,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全心全意為了人民群眾。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做客中新網《新聞大家談》時表示,全面深化改革,民生領域的改革是重點,比如養老制度改革、醫療體制改革、教育體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等都是與群眾利益密切關聯,這些改革都讓群眾有了實實在在獲得感。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讓更多人“學有所教”,收入分配改革,讓更多人“老有所得”,醫療體制改革讓更多人“病有所醫”,養老體制改革讓更多人“老有所養”,住房制度改革讓更多人“住有所居”。
“群眾參與感”凸顯改革依靠誰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指出:“人民是改革的主體,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建立社會參與機制,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現在改革進入深水期,國際國內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仍然存在,比如環境污染、收入差距擴大、貪污腐敗、人口老齡化等問題,這些都是改革面臨的嚴峻問題,也是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面臨諸多問題,單打獨斗是不可能解決的,必須依靠群眾,把最廣大的人民群眾調動起來,讓他們參與進來,共同商討對策加以解決。回顧30多年的改革開放,搞包產到戶全面推開,大力扶持鄉鎮企業發展,這些正是由于人民群眾廣泛參與,推動改革開放不斷取得新成就。因此,今天仍然要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征求群眾意見來改革,讓群眾來推動改革、加快改革、深化改革,真正把13億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群眾滿意感”凸顯改革務服誰
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檢驗改革的第一標準。改革的成效好不好?不是你說了算,也不是我說了算。哪個說了算呢?人民群眾體會最深、看得最準、心里最清。改革的成效,要讓群眾來參與、來監督、來評判,看看人民群眾到底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如果改革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支持、認同、真心擁護,那么這個改革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改革能夠始終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從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抓起,扎實辦好每一件民生實事,那么人民群眾對改革是舉雙手贊成的,他們會自覺為改革“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