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10901:寫材料用典:凡不能儉于己者,必妄取于人》,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10901:寫材料用典:凡不能儉于己者,必妄取于人》。
寫材料用典:凡不能儉于己者,必妄取于人
【例文】“凡不能儉于己者,必妄取于人。”一個人如果不能“儉于己”,揮霍無度、欲壑難填,必定向別人亂“伸手”。以案為鑒,很多官員的貪腐,追根溯源就是從奢侈浪費、貪圖享受開始的。貪腐之風的背后往往是奢靡之風。(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欲教以廉 當先使儉》)
【典故】出自清代魏禧《日錄里言》,凡不能儉于己者,必妄取于人;當省而不省者,必至當用而不用。
【釋義】意思是,凡是那些自己不能節(jié)儉的人,必然會對他人亂加占取;應該節(jié)省卻不節(jié)省的人,必然會到了該用的時候卻無所使用了。
【賞析】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一直把勤儉節(jié)約作為傳家之寶、修身之本。《尚書》教誨“克勤于邦,克儉于家”,《左傳》訓誡“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墨子斷定“儉節(jié)則昌,淫佚則亡”,諸葛亮崇尚“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李商隱詠嘆“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韓非子喻老》中曾記載:貴為一國之君的紂王做了一雙象牙筷子,竟讓太師箕子感到恐懼。其實,箕子憂慮的不是象箸本身,而是其背后衍生的奢靡享樂之風。由此足見,勤儉和廉潔如同一對孿生兄弟。倘若為官之人不能“儉于己”,最終必然給“糖衣炮彈”留下可乘之機。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儉于己”方能“正于人”。唯有當清正廉潔成為一種主動自覺的行為習慣,當崇儉抑奢成為一種文明時尚的生活方式,干部隊伍才能提升拒腐防變的能力,凝聚奮發(fā)有為的活力。
【用法】主要適用于領導干部廉政黨課、任前集體談話,側重于強調勤儉節(jié)約,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自覺抵制“四風”,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yǎng)健康生活情趣,發(fā)揮好示范帶頭作用。
范文(m.x1762.cn)收集整理,每天更新海量優(yōu)質范文,讓寫材料變得簡單!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