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11005:寫材料用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11005:寫材料用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
寫材料用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
【例文】孟子提出的“四端之心”,是明德的具體展現,他認為,“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王陽明提出的良知也是明德,因為良知本存于人心,不假外求,正如“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弟,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盡管明德在不同社會、年代的具體內容、要求與表述存在一定差異,但萬變不離其宗,其作為天道賦予人的美好、善良品性的本質不會變,正所謂“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中國紀檢監察報《明德向善躬身篤行》)
【典故】出自《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釋義】意思是,上天賦予人的品德叫做本性,順著本性去做事叫做道,人們培養并遵守道叫做教化。
【賞析】“天命”一直是儒家學說的重要內容,在儒家看來,人自降生之日起,就必須聽從“天命”,在“天命”中完成自己,成就每個人異于禽獸的本性,完成“天命”的賦予。“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可以說是“天人合一”理論產生的一個源頭,這三句話聽起來簡單,但是它的含義卻極為深奧。儒家認為,明德乃根于天命之性,為人天生本就具有,只因受后天環境、個人私欲等因素的影響而被蒙蔽和遮蓋。于細微處見精神,于細微處也見品德。從日常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嚴起,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嚴格遵守黨章黨規黨紀,不僅是每一位黨員干部提高黨性修養必修的為政課題,而且是我們黨成功應對長期執政考驗,化解各種困難挑戰的重要法寶。進入新時代,每名黨員干部都要深刻認識到,越是長期執政,越不能忘記黨的初心和使命,越不能喪失自我革命、自我完善的精神。
…… 此處隱藏235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