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科級干部培訓班讀書演講稿》,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科級干部培訓班讀書演講稿》。
《紅星照耀中國》以作者艾德加·斯諾的第一視角,生動形象地描述了紅色根據地大大小小的人物與事件。他通過搜集兩萬五千里長征的第一手資料,對革命領導人及紅軍戰士進行采訪,運用文字的力量將這段波瀾壯闊、激情燃燒的歲月鮮活地呈現在我們面前。之所以推薦這本書,是因為我個人最為崇拜的中外歷史人物是毛主席,而《毛澤東傳》很多素材是來自于這本書。在陳學明副校長《毛澤東思想 活的靈魂》這堂課上,他講到毛澤東對一位記者講,他人生最黑暗的兩個月就是在決定長征前兩個月作斗爭,決定紅軍往哪兒走,這位記者就是本書的作者埃德加斯諾。
1930年至1936年初,埃德加·斯諾是為了采集新聞離開報社輾轉大中國,一路來他看到了九一八事變,看到了淞滬會戰。他看到了國民黨統治區的林林總總,他的頭腦中充滿了一些困惑,認為國民黨極度腐敗,已經看不到這個國家的希望。進而生發出一種好奇。好奇什么呢?好奇此時中國西北的延安,是怎樣的一番光景?為什么會有這樣一個好奇,因為自八一南昌起義后,國民黨就在統治區丑化中國共產黨和共產黨員的形象,把他們形容為危險的有著宗教一般狂熱信仰的“危險分子”。
到了一九三六年,這樣的好奇越發濃重,中國大地籠罩著內戰和抗日的雙重陰云,他終于按捺不住了,于一九三六年六月份到達閻錫山部,并且與紅軍方面取得聯系,進入了紅軍控制區的核心——延安。
他都遇到了誰呢?毛澤東、賀龍、林彪、周恩來、彭德懷以及其他的將領們,將領夫人們,幾個小紅軍,紅軍大學的學員,兼職的教員們,穿行在西安和延安的商人,拎著鋤頭下地的農民,他這四個月結識的延安的這些人對斯諾來說卻真真切切是陌生的體驗。
斯諾和他們談到了好多事情,首先是花了幾個晚上,聽毛主席講了好多自己的故事,賀子珍也搬個凳子在旁邊聽,因為很多事情是毛主席第一次對外人所講,如果說延安友好的氣氛是對于斯諾既有認知的第一次顛覆,毛澤東——紅軍的最高領導者,給他一個陌生外國記者幾晚上說道的這些事情,算是第二次顛覆。
此刻他幾乎是確定了外面的那些消息的虛假性,是編造的。這樣一群真實的,絲毫不做作,不擺架子的領導層,沒有任何可能去欺瞞自己這個外來的記者,他也相信自己的所見所感。于是,斯諾向著蘇區縱深的各個方面,湊過去自己的耳朵和相機的鏡頭,去看看它的經濟,軍隊,生產,宣傳,而延安也不加保留的把自己在這個時間點最真實的一面呈現給斯諾。他思想的第三次顛覆就在了解的深入中悄然發生了。
在經濟方面,他最初的想象中這里應該是十分貧瘠,面容消瘦、精神萎靡不振的場景應該比國統區更加地嚴重,畢竟國民黨占領著幾乎所有大中城市,并且控制著物產豐饒的地區與運輸命脈。他在來的路上一直在想,在這大西北的黃土高坡上,真的能吃飽飯嗎?事實上,這里的經濟運行比他想象中有序的多,因為沒有足夠的黃金儲備,延安蘇區的中央銀行以糧食作為一般等價物,推行了糧食與黃金通行的貨幣機制,在蘇區內部進行流動。大家應該知道在民國時期,通貨膨脹非常嚴重,以前看過電影描述當時帶著幾麻袋的民國貨幣去購買日常生活用品。所以從事實上,國民黨對于蘇區的經濟封鎖,被相對來說自給自足的經濟生產模式和特定條件下可靠穩健的貨幣給化解了,在這里同樣可以得到西安的日用物品,甚至斯諾做蛋糕的時候,還找博古的借了幾兩可可粉。這些都在書中有描寫,實際上刨去物質少與多的區別,蘇區的物資不僅有而且還不單調。
…… 此處隱藏637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