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0419:【寫材料用典】取其道不取其人,務其實不務其名》,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0419:【寫材料用典】取其道不取其人,務其實不務其名》。
【例文】“人才自古要養成,放使干霄戰風雨”,這句古詩告訴我們,對人才應當有放手使用的氣魄,使之沖上云霄,戰風斗雨。人才作為一種特殊的資源不僅在于擁有多少,關鍵在于如何用好,切實做到“取其道不取其人,務其實不務其名”。必須正視,在社會生活中仍然存在著“引而不用、培而不用”,把人才當“繡花枕頭”的現象,這現實版的“葉公好龍、瓠瓜空懸”,應當杜絕。(學習時報《從大處著眼重才愛才》)
【典故】出自宋代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五十一》,是故有道德足以尊主,智能足以庇民,被褐懷玉,深藏不市,則王者當盡禮而致之,屈已以訪之,克已以從之,然后能利澤施于四表,功烈格于上下。蓋取其道不取其人,務其實不務其名也。
【釋義】意思是,圣明的君王所用的是隱士逸民的治國方法,而不是隱士逸民本身,因此,必須注重實際效果,而不是徒求虛名。
【賞析】晉人葛洪在《抱樸子·行品》中寫道:“夫惟大明,玄鑒幽微,靈銓揣物,思灼沉昧,瞻山識璞,臨川知珠。”這段話告訴我們,獨具慧眼的人看山崖,能發現未經琢磨的玉石;靠近河川,便能知道水里有珍珠,比喻善于識才辨才的人在賢能之人尚未嶄露頭角之時便能敏銳洞察。我們常說,“知人善任”,知人是善任的前提,選人用人之前必須知人識才,具備“瞻山識璞、臨川知珠”的慧眼。1930年5月,紅五軍第五縱隊主攻修水縣城久未突破,黃克誠主動請纓,率部進攻,身先士卒,搶先爬上云梯,經一夜激戰獲勝。時任軍長彭德懷十分贊賞地說:“打一仗讓我們認識一個人,打修水讓我們認識了黃克誠。”部隊備戰打仗實踐是展示人才才能的舞臺,也是觀察、識別、發現人才的機會。要破除唯身份、唯學歷、唯職稱、唯資歷等陳舊觀念,既觀其才更看其德,既觀全貌也窺一斑,既看聲譽又重實績,既看工作圈也看生活圈,既看一時一事更看長遠、識潛力,善于從多視角、多方面、多層次了解發現人才。
【用法】主要適用于人才工作類講話,側重強調識才用才,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堅持適才適用,量才用人,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