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利居眾后,責在人先》,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利居眾后,責在人先》。
【寫材料用典】利居眾后,責在人先
【例文】“利居眾后,責在人先”,是一種覺悟、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操守、一種追求。計利當計天下利,盡責當盡公仆責。作為新時代的共產黨人,在責任的指南針上,在利益的坐標系中,要正確處理得與失、取與予、付出與回報、責任與擔當的關系,強化責任意識、淡泊名利觀念,為黨分憂、為民謀利、為國奉獻,真正展現“我將無我”的大境界、“不負人民”的大作為。(解放軍報《“利居眾后,責在人先”》)
【典故】出自唐代韓愈《送窮文》,影與行殊,面丑心妍,利居眾后,責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窮。
【釋義】意思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大家的利益之后去考慮,把自己的責任放在別人之前去承擔。比喻不計私得上、大公無私、勇于擔當的品行。
【賞析】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大公無私之說源遠流長。春秋時,祁黃羊為晉國大夫,晉平公讓祁黃羊推薦南陽縣令人選,他推薦了自己的仇人解狐。后來晉平公讓祁黃羊為朝廷推薦一名法官,他推薦了自己的兒子祁午。二人任職后都很出色,受民愛戴。對此,孔子贊嘆道:“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祁黃羊可謂公矣。”“公”即大公無私。《呂氏春秋》有云:“私視使目盲,私聽使耳聾,私慮使心狂。”?其意是說,如果一個從事公共管理的人從私心出發、以權謀私,就得不到真知灼見,甚至會墮入腐敗的深淵。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立黨為公莊嚴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要求全體黨員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做到大公無私。毛澤東同志經常拿起“公與私”的標尺丈量自我,曾為自己定下“三原則”:戀親,但不為親徇私;念舊,但不為舊謀利;濟親,但不以公濟私。縣委書記谷文昌反復叮囑“不許沾公家的一點油”,當他發現縣委機關食堂炊事員給自己的小兒子多打了點菜,從此便禁止孩子到食堂買飯。無數共產黨人用覺悟生動詮釋了“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的信守。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廣大黨員干部要在自律自省中好筆桿子網m.x1762.cn明辨公與私,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困、不為情所惑,始終找到行為的準星。
【用法】主要適用于黨性教育類、作風建設類講話,側重強調大公無私,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增強公仆意識、保持政治本色,正確處理好公與私的關系,時時走在前、作表率。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