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做法成效、困難問題及對策建議》,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做法成效、困難問題及對策建議》。
社會救助是扶危濟困、救急救難的兜底性制度安排,是扎穩民生保障的最后一道防護線,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是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制度安排。針對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我們以務實的舉措,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存在困難、問題也不少,讓救助資源與需求配置更加合理,讓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盈,任重而道遠。
一、做法成效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健全上下聯動、分級負責、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建立社會救助工作領導小組和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聯席會議協調機制,明確職責,定期調度,壓實責任,統籌推進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工作落實。
(二)創新理念,破解短板。著眼補短板、強弱項、建機制,明確村級民政信息員兼任社會救助協理員,負責轄區社會救助工作;下放城鄉低保審批確認權限,社區申報、入戶、初審、公示,鄉鎮(街道)入戶核實、評議、再審核;完善流浪乞討救助制度,掌握轄區內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情況和動態。探索完善救助制度、創新體制機制、優化管理服務,為推進社會救助改革創新提供借鑒和示范。
(三)動態管理,陽光救助。嚴格執行社會救助對象公開評議制度,杜絕“關系保”“人情保”,強化監督、保持公平。加強社會救助人員的規范化動態管理,確保救助對象有進有出、補助標準有升有降,對因死亡或因生活水平提高超過相關救助標準的對象及時進行注銷、停發,對因災因病等導致生活困難的對象及時納入保障范圍,靈活使用“救急難”政策,對因突發事件導致生活短暫陷入困境的對象,采用快審快核快批的方式,及時進行救助。
(四)完善政策,強化培訓。制定下發《關于城市低保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等配套政策,推動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工作制度化、具體化、實踐化。采取集中學習、輔導講座、專題研討等多種形式,深入開展學習研討,全面領會《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的意見》的精神實質,扎實推進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各項目標任務落地落實。
截至**,共發放低保金**萬元,臨時救助群眾**戶**人(次),發放救助金**元,特困人員救助金**元。新增城鄉低保和特困對象**戶、**人。累計認定低收入人口**人。
二、困難問題
(一)動態管理難度大。隨著各級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進一步深入,在許多方面,低保身份成為社會救助的“準入門檻”。從鄉鎮(街道)的情況來看,基于低保對象的主要救助政策包括了廉租房保障、社會醫療救助、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減免、水電費補助等多個方面,這使得大部分困難群眾認為,有了低保就有了很多優惠,失去低保將失去很多利益,造成低保對象動態管理難度大,不符合條件的家庭挖空心思往低保里鉆。
(二)標準把控難度大。救助對象的審核標準比較難把握,比如低保對象的界定,對于鄉鎮(街道)社區來說,單純以家庭是否有住房、有汽車等為依據難以進行一個全面評估,再者家庭收入也難以核準,特別是隱形收入方面不好掌握,就會造成一些家庭收入錯報、漏報、甚至不報現象。
(三)信息核實難度大。一是社區工作人員少,需核信息多,難以全面兼顧;二是高齡老人行動不便,自主到社區認證難,容易漏核;三是戶籍地與居住地信息不對稱,上門核實難;四是信息共享不暢,高齡保健補助和長壽補助及殘疾人兩項補助容易出現漏發、錯發、重發現象。
…… 此處隱藏807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