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某某同志安全生產先進事跡材料》,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某某同志安全生產先進事跡材料》。
**年*月,**同志任**,除分管工業、項目等經濟工作外,還主抓安全生產這項重要的社會管理工作。在推進經濟強縣和工業化進程中,她堅持安全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地貫徹“安全第一、生產第二”的方針,完善工作制度,健全網絡體系,夯實基層基礎,加強執法監管,堅守安全紅線,憑著嚴謹負責的工作作風,服從服務于構建和諧大局,掀開了全縣安全生產工作嶄新的一頁,**年目標責任制考核全市排名第一。
一是抓協調落實一崗雙責,積極健全工作責任體系。“安全生產事關民生,工作責任重于泰山”,這從開始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那一刻起就已深深地烙印在了她的心中。但在當時,全縣各級對“一崗雙責”認識不足,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四項控制指標”居高不下,安全形勢一度十分嚴峻。在此情況下,她多次向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匯報,積極爭取靠實各級抓安全生產工作的責任。縣委、縣政府先后研究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縣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關于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建設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縣安委會成員單位由33個增加到38個,進一步細化了黨政班子成員和安委會各成員單位的責任。從縣委常委、政府副縣長到鄉鎮、部門和社縣每年都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加大目標管理考核力度,強化“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制度落實。建立督查通報、預警約談、企業“黑名單”等制度,安委會每季度召開一次全體會議,縣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定期聽取安全生產工作情況匯報,及時研究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全縣形成了處處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和“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責任體系,安全生產工作形勢迅速好轉。
二是抓機構完善監管網絡,著力夯實基層工作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應急管理工作尤為如此。面對基層基礎薄弱、執法設備落后的現狀,她積極協調組織、編制、人社、財政等部門,在縣上成立了安全生產執法監察大隊,增加3名編制,配備科級專職副大隊長,應急部門編制增加到17名。在行業主管部門相關科室和各鄉鎮、社區內設機構明確安全生產監管職責,配備**名專兼職干部;在企業較多的工業園區設置執法機構,配備2名專職監管執法人員,形成了上下銜接、全面覆蓋的監管網絡。在機關辦公用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為安監部門落實辦公用房450平米,配齊車輛、設備,并將應急工作經費按上年財政總支出0.5‰的標準納入財政預算,有效改善了執法基礎條件。同時,她還邀請專家對各級執法人員進行全面培訓,并提出“3+2”的執法工作模式,督促安監干部3天下企業單位檢查、2天處理內務,跟蹤督促一線落實安全生產工作,打造了一支“政治強、業務精、工作實、紀律嚴”的安監執法隊伍。
三是抓監管強化執法檢查,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隱患。**縣轄縣內各類生產經營單位達1200多家,監管量大、面廣、任務重。要實現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必須實行嚴管重罰,從企業這個源頭管控,讓企業自覺重視安全生產。去年6月以來,根據國務院和省市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的部署,她組織力量研究制定了《全縣安全生產大檢查工作實施方案》,將18個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監管任務,縣分行業領域分解落實到各常委和各副縣長牽頭的14個專項檢查組,成立了由23名專家組成的安全生產專家庫,采取拉網式排查和聘請專家集中“會診”等方式,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隱患排查治理、“打非治違”三項行動。目前,這種分組檢查的形式已固化為長效制度,形成了節日檢查、日常監管和“打非治違”的常態化機制。每逢重大節假日前夕,她帶頭親自帶隊對分管領域的安全生產進行檢查,并堅持“嚴格檢查、嚴厲處罰、嚴肅追究”的三嚴執法標準,督促限期跟蹤整改,有效預防了安全事故發生。自分管安全生產工作以來,她督促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81次,排查一般安全隱患2108條,隱患整改率達到98%,全生產違法案件立案率、查處率、結案率均達到100%。
四是抓宣傳弘揚安全文化,大力營造濃厚輿論氛圍。安全生產是為廣大群眾求保障的工作,只有寓安全監管于服務和宣傳之中,讓企業和職工、社會和公眾都參與進來,才能實現生產和安全兩不誤,才能促進發展、構建和諧,這是她對安全生產工作內在涵義的理解。對此,她提出“典型示范、抓點帶面、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深入開展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年、職業衛生基礎建設年活動,力推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通過三年多的創建,全縣三級以上達標企業達136戶,主體責任落實示范企業16戶,占到工業企業總數的47%,企業安全文化氛圍更加濃厚。積極落實“三級教育”制度,實施每年約談50名企業法人、培訓500名安全管理人員和5000名一線員工的“555”約談培訓工程,從源頭上筑牢安全生產的思想防線。協調電視臺開設安全生產大檢查專欄和安全生產知識解讀專欄,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宣傳咨詢日”、應急救援演練等一系列活動,營造了全社會關注參與安全生產工作的濃厚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