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糧食安全問題思考》,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糧食安全問題思考》。
糧食安全是永恒的話題。今年由于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引發糧食安全的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強,使糧食安全的話題更富挑戰性。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和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中國遇到的諸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打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充足的糧食總量和強大的糧食生產、儲備、調運能力,是一切經濟社會活動存在的基礎,更是發展的前提,由此也決定了農業作為穩底盤的基礎產業,對于國民經濟發展具有極端重要的意義。在新形勢下,牢牢把握糧食生產主動權,確保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事關重大。
一、糧食安全要有底氣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多來,農業上取得最大的成績就是比較徹底地解決了吃飯的問題。2019年中國糧食連續16年保持增長態勢,連續7年總量保持在6億噸以上,連續5年增長在6.5億噸以上,2019年達到6.64億噸,人均474公斤,不僅遠高于全球人均水平(350公斤),也高于人均糧食安全線標準(400公斤)。與此同時,2019年中國肉類總量和水產品總量分別為7759萬噸和6480萬噸,人均分別為55公斤和46公斤,均超過世界人均水平的12公斤和23公斤。中國用世界10%的耕地資源和6%的水資源,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提供了25%以上的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產量。而且,中國農業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滿足了城鄉居民對農產品的多元化需求,成績令世人矚目。
當然,作為全球最大的農產品消費國,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2019年中國進出口農產品貿易額為2301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791億美元,主要包括蔬菜、養殖水產品、茶葉等特色農產品,進口額為1510億美元,主要是大豆、棉花、油料等資源性農產品,農產品貿易逆差達719億美元。盡管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但令人慶幸的是,進口農產品的目的是解決吃好的問題。包括玉米、小麥、水稻(大米)在內的谷物,年度間凈進口最高未超過2000萬噸,占比不超過中國糧食生產總量的5%。2019年玉米、小麥、水稻凈進口810萬噸,僅占糧食總量6.64億噸的1.2%。而中國的口糧——大米、小麥,去年凈進口330萬噸,只占糧食總量的0.5%,中國“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糧食安全觀得到了充分體現。在吃飯問題上,靠中國供給解決中國需求,靠中國資源解決中國問題,這就是中國最大的底氣。
二、糧食安全意義重大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悠悠萬事吃飯為大。只要糧食不出大問題,中國的事就穩得住。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中國人的飯碗必須裝中國人自己的糧食。深刻表明,只要手里有糧,心里就不慌。在不穩定不確定性增多的外部環境下,確保農業基礎牢固,穩定糧食總量,口糧不仰仗別人事關重大。農產品總量,特別是糧食總量保障,在今天體現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決定了應對復雜多變局面的底氣,奠定了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堅實基礎。
…… 此處隱藏5717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