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城市社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匯報》,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城市社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匯報》。
近年來,X區堅持把黨的建設貫穿基層治理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扎實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與社會整合功能,走出一條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路徑。現將有關做法匯報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三個聚焦”壓實工作責任
1.聚焦職責打造一貫到底“動力軸”。建立區、街道、社區三級責任體系,區委履行主體責任,對全區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進行系統謀劃、統籌協調、督查落實;街鎮黨(工)委履行直接責任,統籌抓好社區黨建、駐區單位黨建和“兩新”組織黨建等工作;社區履行具體責任,貫徹落實上級黨組織部署的各項任務,加強轄區內入駐單位、新領域黨組織黨建資源整合,履行轄區內小微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兜底管理職責。通過構建一體化組織體系,助推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高效運轉。
2.聚焦標準制定達標規范“參照系”。以繡花功夫抓城市基層黨建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印發《X區城市基層黨建標準化工作手冊》,出臺X項黨內政治生活實施指南,對“三會一課”“黨員活動日”、民主評議黨員、黨費收繳等制度統一要求,探索開展黨支部“達標創星”活動。開展黨員積分制管理,建立黨員責任清單,將黨員履職盡責情況分為X大項、X小項進行評分,實行動態管理和全程監督。
3.聚焦落實用好督查考評“指揮棒”。推行區、街鎮、社區“三級雙向聯述聯評聯考”制度,在區委書記和街鎮黨(工)委書記述職評議的基礎上,將范圍延伸至社區黨組織書記,各級黨組織書記分別向上一級和下一級黨組織和黨員述職,接受評議和履職考核,并將考評結果作為評優評先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建立“周督導、月通報”制度,每周從X個黨(工)委抽查部分基層黨組織,對黨建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全方位“體檢”,對黨建工作履行不力地進行約談通報,責令限期整改,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
(二)“三個創新”規范工作程序
1.創新互聯互動的共治共享格局。注重條塊結合、雙向用力,推動各領域黨組織共駐共建、融合發展。深化“兼職委員”制度,將轄區內省、市、區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等駐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選聘為街鎮黨(工)委兼職委員,從居民代表、社區民警及物業公司、業委會等組織的黨員中選聘社區黨組織兼職委員,目前全區已選聘兼職委員X人。在全市率先建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成立區級聯席會議,并指導各街鎮、社區在X家“黨建促進會”、X家“黨建聯盟”基礎上,成立本級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形成區-街鎮-社區三級聯席會議制度,開展契約化共治共建,吸納更多黨建主體參與城市基層治理,共同構建區域化黨建新格局。
2.創新五級聯動的服務管理模式。激活城市基層黨建“神經末梢”,推動服務管理向城市基層每個角落延伸。在全區X個網格黨組織的基礎上,形成街鎮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總支—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五級網絡”。分類推進小區黨支部建設,建成小區黨支部X個,覆蓋率達到X%,X余名省市直機關在職黨員亮出“紅色身份”。推動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交叉任職”組建“紅色業委會”和功能型黨小組,安排黨員輪流上崗為居民提供服務。結合“里坊制”打造“坊巷黨建”,在X社區成立X個坊巷黨支部,推動周邊商戶、群眾共同參與社區治理。
3.創新優勢互補的供需對接清單。充分發揮轄區行政資源豐富的優勢,與駐區單位簽訂共建協議,制定包含X余個服務項目的“供需清單”。各街鎮為駐區單位在應急搶險、文明創建、市容環衛等方面提供支持與保障,駐區單位則向社會公眾無償開放部分黨建資源和停車場、運動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免費提供部分衛生、醫療、少兒托管等服務措施。同時,共建單位與社區定期開展座談,建立黨建信息共享機制,推動黨建工作水平共同提升。
(三)“四個抓手”,提升工作成效
…… 此處隱藏1816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