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調研報告》,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調研報告》。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礎環節,為掌握基層治理存在的問題,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有效路徑,*縣通過實地走訪、座談訪談等方式,深入全縣*個鄉鎮區(街道、場)約*個村(社區)開展了農村基層治理專題調研。
一、總體情況
*縣總面積*平方公里,農村面積 *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 %,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縣,常住人口*萬人,戶籍總人口*萬人,其中農業人口*萬人,占總人口的*%。全縣*個鎮街共有*個村,*個村民小組,行政村黨組織*個(其中:村級黨委*個、村級黨總支*個、村級黨支部*個,村民小組黨支部*個)。
全縣黨員總數為*名,其中農村黨員*名(*歲以上的有*名),占全縣黨員總數的*%。綜合城鎮化進程、社會結構、產業結構、人口結構等因素,根據調研情況,*縣的農村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城中村,*個,占* %;城郊村,*個,占* %;農業村,*個,占* %。
二、農村基層治理中的突出問題
近年來,中央、省委、市委和縣委都高度重視農村基層治理工作,實施大抓基層戰略,進一步夯實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尤其是開展基層治理*+*+*專項整治,取得了明顯成效。由于*縣農村地區地域廣、差別較大,目前,農村基層治理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具體如下:
(一)農村基層治理的“兩差”問題。一是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差。當前,村(社區)“兩委”干部為民服務能力弱,任期*年沒有給群眾留下很好的業績,群眾的生活、公共設施都無明顯改進,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統攬能力、影響力不強,村民有困難首先想到的不是黨組織,而是村委會或村民小組等,群眾對黨組織和村干部的認可度不高。二是村民自治組織力量差。村委會在農村地位比村委會高,不尊重黨支部的領導。同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普遍沒有獨立的班子、賬戶和辦公場所,法人代表一般都由村委會主任兼任,村委會決定集體“三資”的處置和集體經濟運作。
(二)農村基層治理中的“兩缺”問題。一是村干部、黨員和群眾之間缺乏有效溝通。一些村干部民主意識薄弱,部分群眾對村務工作不知曉、不理解、不支持,干群感情生疏。目前,村民代表黨員比例不高,村小組長黨員比例也較低,黨員與群眾聯系少,群眾認可度低。二是村務工作監督的缺位。民主監督不完善,一些事關全村發展、村民利益的重大決策,以村主要干部碰頭決定或“兩委”班子討論研究居多,少數任職時間較長、資格較老的村支部書記不管大事小事都是個人說了算。村務公開不規范,公開的范圍不廣,公布的形式單一,公開的內容不齊全。
(三)農村基層治理的“兩落后”問題。一是集體經濟發展落后。全縣*個村,。全縣年收入在*萬元以下的村有* 個,占* %,年收入在*萬元以下的村有*個,占*%;收入為*的村有*個(龍田鎮下洞村),占* %。二是農村基礎設施落后。農田水利建設滯后,道路交通建設不足,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普遍缺乏,環衛設施差等等。
(四)農村基層治理的“兩多”問題。一是空心化村多。*處于珠三角邊緣,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對農村年輕人吸引力非常大,大批青壯年外出務工,村里留下的多數是“*”部隊(婦女、兒童、老人),農村出現空心化、老齡化現象。二是生態環境保護歷史欠債多。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鄉鎮企業興起,這些企業大多是技術含量低的粗放型企業,環保措施不到位。同時,農民在從事農業生產時,科學種養知識和技術薄弱,過度依賴和過量濫用農藥化肥,影響農村生態環境。
…… 此處隱藏3008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