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校友代表在大學2024年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的講話》,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校友代表在大學2024年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的講話》。
敬愛的*書記、*校長: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非常榮幸能夠得到母校邀請,以一位90級老校友的身份參加畢業典禮,見證同學們人生的重要時刻。祝賀你們順利完成學業,走出天大校園,開啟你們新的人生征程!
求學四載,入行基建二十八年,我個人的成長、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母校的贈與。如今站在這里再度回首,想天大帶給我最大的贈與是什么,當年的我或許感慨良多,但大浪淘沙、千帆已過,真正影響我三十余年的,還是我們天大的那句校訓“實事求是”。關于實事求是,我們的老校長張含英有著名的三問:實事求是,懂么?會么?敢么?。此刻,我仍想借用這三問,并通過賦予它們新的含義來勉勵大家,懂么?求知問學;會么?久久為功;敢么?敢于擔當。
一、求知問學
大學生涯的結束,對走上工作崗位的你們來說,可能是某個時期系統學習知識的終點,但這并不意味著是你們學習、研究的結束。相反,這是一個新的學習、新的創新的開始。
1994年我進入中交四航院工作,從傳統的港口航道建設開始,逐步接觸到深海筑島、跨海通道、港城規劃、智慧化設計等新興知識,特別是在LNG接收站和核電海工工程中,我們實現了從無到有,克服了高標準安全要求和海工設計難題。在學習過程中,我開始意識到,大學里所學的、能供我們長期應對未來世界的,不是新陳代謝的知識,而是自由多樣可持續的思維方式。系統的知識點學習可能結束了,但是思維的鍛煉、創新的探索卻永無止境。我們要擁有并保持獨立的精神、自由的思維、創造創新的活力,勇于走出舒適區,敢于直面挑戰,通過不斷學習與實踐,提升融會貫通的能力,迸發出強大的創造力。
二、久久為功
當前中國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變局,我們更要在奮斗中磨礪青春,在堅守中錘煉意志。
畢業伊始,我便投身于大直徑薄壁鋼圓筒結構力學機理研究,該技術由于計算方法復雜、施工工藝滯后、缺少國內應用范例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始終未能在國內港口建設中大規模推廣應用。在漫長的研究過程中,我彷徨過、懷疑過,特別是在2002年發生的大圓筒試驗段在臺風作用下傾斜,質疑聲紛至沓來,更讓我一度產生放棄的念頭。但為了祖國水運交通事業的進步,我帶領團隊深入調查研究,細致分析原因,在計算方法和施工工藝上大膽創新,研究工作重回正軌。2003年,南沙蒲州海堤護岸在國內首次應用鋼圓筒;2006年,由我主持的大直徑薄壁圓筒結構的力學機理研究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9年,由我牽頭的大圓筒快速成島方案獲得港珠澳大橋部委專家組一致肯定并順利應用,讓原本需要2-3年建成的港珠澳東西人工島實現了“當年動工、當年成島”的世界深海筑島奇跡。
十余年久久為功,讓大圓筒技術成為世界港工界的瑰寶,也讓我不負韶華、不負母校的培養。同學們,你們即將走上工作崗位,我希望,生于這個偉大時代的你們,會以自己的執著和定力,在不確定的世界中綻放推動時代進步的能量、詮釋各自人生的精彩,這是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接續動力,也是天大人的精神源泉。
三、敢于擔當
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服務國家戰略與社會發展,天大人從來都是全情投入、不斷精進。從黨的早期領導人張太雷,到我師從過的李天配、周錫礽教授,他們將個人命運融入國家事業,生動詮釋了天大綿延一百二十七年的“家國情懷”。
從2018年的巴新獨立大道,到2020年的緬甸皎漂經濟特區、仰光新城,再到今年的海南洋浦國際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考察四航院承建的國內外大型項目。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做好長期奮斗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
…… 此處隱藏142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