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心得體會:深刻感悟“兩山”理念》,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心得體會:深刻感悟“兩山”理念》。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一章又明確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結合駐鄉鎮工作經歷對此進行再學習,深有感觸。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不是“魚與熊掌”,發展經濟不能竭澤而漁,保護生態環境也不能緣木求魚;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使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一、“兩山”理念從傳統文化中來,是對中華傳統生態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中華民族向來有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的優良傳統。“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首《二十四節氣歌》世代相傳,指導農民隨季節變化春播、夏種、秋收、冬藏,體現的正是尊重自然。上古時期,洪水經常泛濫。大禹總結筑壩擋水的失敗教訓,順應水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疏通水道,最終把積水導入江河湖海,還人民安居樂業。“大禹治水”的故事體現的正是要順應自然。“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和《呂氏春秋》中的“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體現的正是要保護自然。
二、“兩山”理念從馬克思主義中來,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探索和創新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不僅重視生產力的發展,還強調生態平衡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可利用的自然資源會相應減少,要重視森林、礦藏等資源的枯竭;要“社會地控制自然力,從而節約地利用自然力”。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批評了將人與自然對立起來的反自然的觀點,提出要認識到在生產中人與自然界的一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把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不負綠水青山,方得金山銀山。“兩山”理念是結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中國的探索和創新。
三、“兩山”理念從實踐經驗中來,是對長期實踐和經驗教訓的總結和提煉
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余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為余村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從“黑山惡水”、不見“底色”的破敗環境,到郁郁蔥蔥、滿目綠意的秀美畫卷;從依賴“靠山吃山”的“石頭經濟”,到“以山養山”的生態產業……余村用15年的時間,交出了一份以踐行“兩山”理念書寫鄉村振興的生動答卷。十幾年來,“兩山”理念隨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從余村走向全國:從云南洱海的“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到東北三省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從青海三江源的“一江清水向東流”,到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
理解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就是要守住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真正找到一條減貧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之路。因地制宜將青山綠水轉化為綠色的金山銀山,大力實施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才是減貧富民、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之路。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