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在大學文學院召開的新教師入職歡迎儀式上的發言》,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在大學文學院召開的新教師入職歡迎儀式上的發言》。
尊敬的各位老師:
上午好!
感謝學院領導給我這樣一個機會,讓我作為教師代表給入職的新教師說幾句心里話。
首先,我們要注重賡續文學院前輩學者獻身學術的精神。文學院這一舞臺已經有71年的歷史了。在這一舞臺上,*等一大批已經離開了我們的前輩學者,不僅在此揮灑過他們的青春,而且還把自己的生命與學院融為一體。正是在他們的精心耕耘下,昔日的中文系、今日的文學院才有了如此之多的成績、才擁有了當下的山東省雙一流學科等榮譽稱號。
在今天這一入職儀式上,我建議,全體起立,以表達我們對前輩學者的無限緬懷之情和賡續其學術精神之志!
其次,我們要注重向學院的一大批已經退休多年的資深學者學習。這批學者有的已經九十來歲了,有的八十來歲了,年輕的也六七十歲了。他們退休之后并沒有退出學術的舞臺,繼續矢志不渝地耕耘在學術園地里。像李衍柱老師、呂家鄉老師、宋遂良老師、夏之放老師等學者,盡管早就在中國學術史上確立了自己的位置,但他們并沒有停止學術研究的腳步,還在繼續著書立說。他們在校園漫步時步履蹣跚、但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卻是腳步輕盈的。每每看到這一場景,我便充滿了繼續獻身學術的勇氣。這些資深老師可謂我們身邊看得見的楷模。
再次,我們要注重向學院的一大批在崗的老教師學習。在全國諸多高校的文學院中,山師文學院之所以還能夠有一定的影響力,關鍵在于有些標志性指標上還有一席之地。像守森老師在去年獲得山東省社科一等獎之后,今年在《文史哲》又發表了重要論文;像魏建老師在獲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獎之后,今年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年會上被推選為副會長,成為我們學院繼田仲濟老師、朱德發老師之后的又一位當選研究會副會長的老師,這對提升學院的學術軟實力至關重要;像均平老師、石玲老師等東岳學者,他們的身上仍沒有一絲的人生秋意,依然勃發著學術創新的濃郁春意。
最后,我們要注重向學院的同齡人學習。同齡人是我們每個人成長的重要參照坐標。在文學院的歷史上,一名學者的崛起大都與同齡人的崛起互為動力。像吳義勤、張清華、季廣茂、張玉來、張光芒、趙奎英等一批“六零后”學者,當年便是在互相學習、互相切磋、互相競爭中共同走向全國學術界的前線。這批老師盡管已經離開了文學院,但他們當年崛起的文化土壤并沒有就此流失——這便是老教師提攜年輕教師、年輕教師尊重老教師,青年教師互相競爭但不互相拆臺,即便在有些事情上做不到同心、但為了學院的發展能夠做到協力,正是在這諸多歷史合力的共同驅動下,個人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學院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偉大跨越。在諸多青年教師的同齡人中,需要特別提及的是入職僅一兩年的韓存遠博士,他不僅在一般C刊上發表了多篇論文,而且還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這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標桿。
我從求學算起來到文學院已有38年、擔任教師已有31年。當年,我入職時覺得未來的日子非常多,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太著急。實際上,日子過得太快了,眨眼間,30多年的時光已經化為歷史。這便提醒我們,趁著青春作伴,我們需要以前輩學者那種“學術研究即為人生的展開方式”的生活態度為自己的座右銘,以追趕者的姿態,晝夜兼程,做出點成績,以便我們再過三五十年回顧文學院的歷史時,發現自己也像前輩學者那樣,為文學院的發展作出過自己的貢獻,從而無愧于文學院為我們提供的人生大舞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