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集中學習培訓感悟》,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集中學習培訓感悟》。
5天的學習短暫而又緊張,5天后的學習及道路任重道遠,現將我個人的學習體會和感受總結如下:
一、學習感受
一是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建設紅旗渠的精神源泉,全心全意為人民是共產黨員的初心。20世紀60年代林縣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紅旗渠,全長1500公里、參與修建人數近10萬、耗時近10年,被稱之為“人工天河”。在當時特殊的時期(三年自然災害)、資金缺乏、糧食不足、技術力量薄弱(全縣水利技術人員28人,最高學歷為中等技術學校畢業生)等歷史條件和技術條件下,如此浩大的工程,如果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沒有誓把山河重安排的決心,沒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沒有像楊貴同志一樣眾多共產黨員的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初心,是無法建成紅旗渠的。正是林縣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實現了這一豐功偉業。
二是提前謀劃、及時總結、不斷創新是建設紅旗渠的技術保證。紅旗渠以濁漳河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侯壁斷下,總干渠長70.6公里,縱坡為1/8000,全部開鑿在峰巒疊嶂的太行山腰。1959年10月林縣35名技術人員和干部組成勘測隊伍,攜帶水平儀和經緯儀等測量儀器先后開始總干渠選線測量、總干渠定線測量和三條干渠測量,直至1960年9月,中共林縣縣委發出《林縣紅旗渠測量工作方案》,要求將總干渠和3個干渠的曲線及大小建筑物位置定好,計算出施工土石方量和需投工數;前期充分的謀劃及科學的規劃、現場調研、實地踏勘為后續施工提供了龍頭保障。然而在總干渠的施工過程中,由于對工程的艱巨性認識不足,認為大干3個月就能通水,開工后不久才發現,有的挖錯了渠線,有的炸壞了渠底,工程質量、安全都沒有保證,進度十分緩慢。1960年3月的盤陽戰略性會議總結了全線開工的經驗教訓,調整為采取集中力量、打殲滅戰、段段突擊的方法,把水渠分兩期工程來建,創造性地把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與修渠的實際結合起來了,扭轉了施工被動局面,縮短了開工戰線,紅旗渠總干渠由全線鋪開施工調整為四期施工,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利用通水一段、驗證一段,起到了控制坡度并極大地鼓舞了人心和斗志。在建設過程中,勤勞聰明、吃苦耐勞的林縣人民自己生產石灰、自己制造工具、自己制造炸藥、自創測量方法,不斷創新,為工程進度和質量奠定了基礎,提供資源和技術保證。
三是團結協作、無私奉獻、一心為公是建設紅旗渠的有力保障。自1960年2月紅旗渠總干渠動工,到1969年7月支渠配套竣工,紅旗渠總投工3740余萬個,參加建渠的建設者,自力更生,勤儉節約,自帶口糧、工具、自建營房,自起爐灶,各級施工組織,堅持就地取材,挖掘潛力,自己制造修理工具。在經濟短暫困難時期,人民群眾頂酷暑、戰嚴寒、吃糠咽菜、忍饑挨餓、揮汗灑血、團結戰斗、無私奉獻,才取得了建設的勝利;在整個建設過程中,縣、社、隊三級自籌資金占比85%,81名干部和群眾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并涌現出了心里面裝著人民的楊貴書記,獻出生命的技術人員、黨員吳祖太,舍己救人的女黨員李改云等英勇人物。修渠十年,不管再苦難,林縣廣大黨員干部都能遵規守紀,嚴格要求,不搞特殊,在總投資6865萬元的工程中,沒有出現違紀違規,做到了一渠清水流到今。正是林縣全體黨員干部和群眾的團結協作、無私奉獻、一心為公才創造了這“英勇渠”。
二、對今后工作的啟示
…… 此處隱藏2798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