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實用事例集錦(25組)》,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實用事例集錦(25組)》。
1
科技賦能民生
今年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有個故事耐人尋味:在疫情最緊張的時候,鐘南山院士通過5G視頻遠程會診了5個危重病人,對診治發揮了積極作用。這是科技賦能民生的體現,也是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動展示。
2
自謀出路
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需要政府、社會、高校和畢業生一起努力。我一個老鄉的兒子去年在xx農業大學畢業,畢業后沒有直接找工作,而是回家把村里的五個魚塘承包養魚,今年又把村里幾十畝低洼地推成魚塘,專門養殖淡水鮭魚。老鄉說兒子是農業大學畢業,有養魚方面的專業技術,有信心能把魚養好。
3
起風之后,揚起風帆
起風的時候,有的人自怨自艾,而有的人則懂得借風揚起風帆,驅馳于天地之間。正如海明威筆下的漁夫,無論他被大海打敗了多少次,但他永遠也不會被自己所打敗。漫漫人生路,每個人都有身處逆境的時候,懦弱的人會因為前方的頑石而止步不前,而聰明的人卻能將逆境當作人生的墊腳石。
4
螞蟻森林
全球綠化面積自2000年到2017年增加了5%,其中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而在我國綠化面積中,貢獻占比最大的便是植樹造林了。除了傳統的植樹造林,一項新形式的綠色公益,逐漸為人們所熟悉——螞蟻森林。這一線上形式的公益活動,通過倡導“碳減排”的消費形式、生活方式,如步行、網上繳費、綠色購票等,
鼓勵用戶參與線上植樹活動,無疑降低了參與環保活動、公益活動的門檻。數據顯示,螞蟻森林參與人數過億,上線一年就累計種樹超過900萬棵。在一定程度上,它促使不了解綠色公益的青少年,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低碳生活和綠色消費行為等生態觀念,更重要的是,許多想參與環保活動卻少有時間和條件的人,得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踐行環保理念。
5
科普接地氣,走入尋常百姓家
在中科院物理所,一群年輕科學家在網絡社區進行直播,做實驗,和彈幕互動,回答網友提出的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如“往臺風眼里扔一顆原子彈會怎樣?”“雨滴從那么高的地方落下來,為什么不會砸傷人?”“都說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閃電為什么不走直線?”等等。短短幾個月內,科學家們就在直播平臺成了網紅,他們開設的名為“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的賬號現已積累了近四十萬粉絲,直播人氣最高的一次,有144萬人同時在線觀看。此外,這些年輕科學家還把科普文章發表在“中科院物理所”的微信公眾號上,有很多文章的閱讀量已經超過了十萬。每天都有很多粉絲在公眾號留言、提問題、求科普。這種“接地氣”的科普方式廣受歡迎,受到了網友們的熱烈追捧。許多人認為這樣的科普很新奇,非常有利于激發學習熱情。
6
做好本分就是最大的事
承擔好自己的職責,就像親自用手去滾動社會大機器中的一個齒輪,讓這個精妙機器的驅進更加穩健、更富活力。四川涼山滅火的勇士們,食不暇飽便打起十二分精神前往火場,只為保護民眾的生命安全;列車員媽媽劉鐘,在出勤的日子里每天只能與兒子在站臺上見面三分鐘,只愿通過微小力量保障一輛火車的日常運行。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做精,就是一個人的責任感最樸實的呈現,也是偉大人格與崇高品質的彰顯。
7
農村的那些新鮮事兒
…… 此處隱藏4870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