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鄉鎮文明實踐工作經驗交流材料》,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鄉鎮文明實踐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今年以來,我鎮緊緊圍繞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目標要求,統籌各類資源,創新形成“四個+”的工作模式,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推動文明實踐深入人心,志愿服務精準貼心,文明風尚浸潤暖心。
一、“標準+創新”,全領域推進場所建設
一是標準化建設,讓所站運行更為規范。按照“有人員、有場所、有標識、有制度、有計劃、有活動”的六有標準,對全鎮57處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進行集中改造提升,使其成為集宣傳理論政策、引領文明風尚、弘揚傳統文化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平臺。
二是創新化打造,使資源利用更加科學。充分盤活利用現有的56處農家書屋和各村文化廣場等公共服務陣地資源,開展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讓文明實踐走進尋常百姓家。
二、“系統+特色”,全鏈條激發隊伍活力
一是系統化構建隊伍。在鎮村兩級隊伍建設基礎上,充分調動社會組織參與的積極性。目前,全鎮已組建理論政策宣講、文化服務、科學普及、環境衛生整治、幫扶幫困等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230支,志愿者數量達到8000余人。
二是特色化培育隊伍。積極將培育轄區優秀志愿者和引入專業社相結合,吸引轄區內模范好人、黨員干部、熱心群眾、文藝骨干等加入到志愿服務隊伍當中,形成了以“志愿服務隊為支撐,群眾廣泛參與”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體系,激活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體力量。
三、“常態+品牌”,全環節提升項目水平
一是常態化推進項目。深化“五為”志愿服務,托起“一老一小”穩穩的幸福,為困難群體保駕護航;圍繞“八助、常陪”,實行“私人訂制”用心、用情為老年人服好務、辦好事,托起老年人的幸福晚年;依托“我們的節日”,組織開展“鬧元宵”“‘粽’情端午”“話中秋”“金秋重陽”“幸福餃子宴”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切實增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目前,服務群眾近20000余人次,形成文明實踐活動全面開花、廣泛參與的良好局面。
二是品牌化運作項目。精心打造“情牽留守 為愛童行”“愛在金秋 情暖夕陽”“板凳宣講進萬家”“暖心食堂”“愛心書屋”“助農豐收”“文明餐桌”“周末小課堂”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影響力不斷擴大,成為當地接地氣、有活力、受歡迎的品牌。成立“老李”說事拉理工作室,調解土地、鄰里、家庭等糾紛40余起。在前王村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結婚廣場一處,成功舉辦了全縣首屆以“新文明、新青年、新風尚”為主題的集體婚禮,大力弘揚移風易俗、婚事新辦的社會新風,引導青年朋友率先轉變婚俗觀念,倡導勤儉節約的婚嫁風尚。
四、“激勵+融合”,全方位完善機制運行
一是在激勵上求實效。完善文明實踐各項激勵政策,因地制宜推行積分管理激勵機制,在全鎮打造積分超市29個,志愿者持積分卡在積分超市兌換相應的生活物品,激發群眾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一張“文明積分卡”激發鄉村文明建設新活力。
二是在融合上促發展。將所(站)建設與當前重點工作基層黨建、鄉村振興、社會治理等有機銜接、統籌推進、融合發展,積極開展“美麗庭院”“好媳婦”“好婆婆”等先進典型選樹活動,培育文明鄉風、淳樸民風、良好家風,凝聚起向上向善的良好社會氛圍,開展聯建共建等各類融合實踐活動140余場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明實踐“新”范疇初步形成。